阳泉市矿区最近发现一批距今2.8亿年前的远古铲叶银杏化石,为揭示二叠纪时期气候环境变迁带来的物种演替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
在阳泉市矿区大村村一处乡村小道边,当地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化石爱好者白志君发现了一批珍贵的远古植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鉴定,这些化石为二叠纪时期铲叶属的远古银杏植物,叶子像一把小铲子,距今约2.8亿年。
![]()
白志君:
发现它以后,我们跑遍了周边山,对应的岩层里头都找不见它的化石,只有那一小片有。当时可能河岸边儿一块儿地方生长的一些早期的银杏植物。当下了暴雨发洪水的时候,这个水流冲过来的泥沙把些叶子给埋起来了。
《中国银杏植物大化石记录》和《中国古生物植物》等资料显示,在地球历史上,银杏植物最早出现在二叠纪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地球气候从温暖湿润向季节性变化过渡的重要时期。2024年,在阳泉同一地区临近岩层发现的“白氏原始柏型木”化石已初步显示出树木年轮,而这次铲叶银杏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当时气候环境的变迁。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
王军:
它首先是科学上的价值,现在这种化石材料研究,这个物种就能够揭示,明明确确地清清楚楚地展示这个物种。
![]()
白志君说,目前发现的银杏化石标本仍然比较残缺,叶序排列、果实形态等关键信息尚未明确。接下来,他还将持续进行抢救性采集,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深入研究。
白志君:
我们也很着急,需要多一些抢救,加紧对野外工地露头化石剖面的考察。因为这是讲述好我们中国银杏化石故事的很关键的材料。
近年来,阳泉市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标志性的有“白氏原始柏型木”“混合阳泉木化石”等植物化石以及“白氏桃河兽化石”“锯齿龙头骨化石” 等动物化石,大部分都来自二叠纪时期。专家分析,那时,阳泉一带属于滨海平原型古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为煤层沉积及动植物化石的形成创造了绝佳条件。据介绍,阳泉煤层便主要产生于晚石炭纪到早二叠纪这一时期。
目前,产自我省的古生物化石达3569种 ,涵盖植物、脊椎动物、海洋生物等多个大类,既有阳泉的瓣齿鲨等远古生物化石、长子仙翁山全球罕见的古生代木化石新物种,又有榆社盆地极具科研价值的古哺乳动物化石等,其中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阳泉矿区水泉沟等化石产地,化石不仅富集度高,还填补了世界古生物研究的空白。
(山西综合广播记者陈青源、安国平、郝晓彦、阳泉台记者张冉报道)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张国政 制作:武佳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