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防城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十万大山南麓山支脉附近,与越南山水相连,是广西重要的沿海城区、侨乡及大西南地区出海通商门户。全区总面积2427平方千米(一说2426平方公里),2024年末总人口45.74万,有汉、壮、瑶、京等19个民族,归侨及眷属超15万人,是广西第二大侨乡。车牌代码为“桂P”,南防铁路、钦防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距西部第一大海港防城港仅20公里,作为泛珠江三角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节点,承担桂南和东盟物流枢纽作用,是西南地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出边通道,近年来依托港口物流和跨境贸易逐步发展为现代化边海城区。
一、历史沿革
防城区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先秦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象郡;汉为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合浦郡(三国为吴国辖地);南朝宋、齐为宋寿县地属交州,梁、陈为宋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隋、唐为钦州辖地;宋时隶属钦州并始有“防城”之称;元、明、清隶属钦州或廉州。光绪十四年(1888年)划出钦州西部设防城县,属广东省。
民国至解放初仍属广东,1951 - 1955年6月划属广西,1955年7月 - 1965年7月复归广东,其间1957年分设十万大山僮族瑶族自治县与防城县,1958年5月前者更名东兴各族自治县,同年12月两县合并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县城驻东兴镇。1965年8月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1978年11月县城迁防城镇,县名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1984年防城港区列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3月设地级防城港区。1993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设立地级防城港市,辖防城、港口两区及上思县,原东兴经济开发区(后为县级东兴市)划归防城港市。1996年4月29日,民政部批准以防城区东兴、江平、马路3镇设县级东兴市。
二、区位与资源 (一)地缘与旅游资源
防城区具边、山、海地缘优势,拥有200余公里边境线,旅游资源融合山海风光与民族风情。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以白浪滩(黑沙白浪)、怪石滩(“海上赤壁”)著称;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提供徒步、露营等生态体验;那良古镇骑楼建筑承载边关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有刘永福故居、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白龙古炮台、潭蓬古运河等名胜古迹。
(二)特色资源
素有“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皇后”之称的金花茶主要分布于此,2015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首个“国家级金花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称号。美食文化以山海特色为核心,光坡鸡(肉质鲜美,白切最佳)、榄子焖沙箭鱼、防城卷粉、鸡屎藤糖水、风吹饼等融合民族风味,海鲜粉、白糍籺等小吃亦具代表性。
三、行政区划
2023年,防城区辖8个镇、2个乡、3个街道办:大菉镇、华石镇、那梭镇、那良镇、峒中镇、茅岭镇、江山镇、扶隆镇、滩营乡、十万山瑶族乡、珠河街道办、文昌街道办、水营街道办,共145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
四、民族与文化
防城区民族多样,除汉族外,还有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伏波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海洋文化交融,拥有大板瑶阿宝节、盘王节、金花茶节等民间民俗活动及茅岭采茶、瑶族山歌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京族“哈节”等民俗亦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五、特色美食及家庭简易做法
防城区地处广西南部,濒临北部湾,兼具沿海、沿边、山区特色,多元的地理环境和壮、汉、瑶等民族文化交融,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特色美食。当地美食既有着海鲜的鲜甜,又蕴含着山林食材的清香,更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独特烹饪技艺,形成了“鲜、香、酸、辣”并存的风味特点,以下为经典美食及做法:
(一)防城黄焖鸡
美食介绍:防城区招牌菜之一,选用当地散养三黄鸡,以黄姜、八角、香叶等天然香料提香,经“炒、焖”制成。成品色泽金黄油亮,汤汁浓郁醇厚,鸡肉入口即化、鲜而不腻,是节庆宴席和家庭聚餐必备佳肴。
家庭简易做法:三黄鸡1只(约1000克)、黄姜50克、大蒜30克、八角2颗、香叶2片、生抽40毫升、老抽10毫升、料酒20毫升、白糖5克、葱花10克、食用油适量。鸡切块冷水加10毫升料酒焯水,捞出沥干;黄姜切片、蒜拍碎。热油炒香姜蒜、八角、香叶,加鸡块炒至微黄,加剩余料酒、生抽、老抽上色,加足量热水烧开转小火焖40分钟,加糖收汁撒葱花即可。
(二)那良炒粉
美食介绍:那良镇特色美食,用当地手工米粉搭配虾仁、瘦肉丝等食材大火快炒,米粉根根分明、油亮爽滑,配料丰富、香味扑鼻,可作早餐或正餐,是当地人最爱的家常菜之一。
家庭简易做法:那良米粉500克(或普通米粉代替)、虾仁100克、瘦肉丝100克、鸡蛋2个、豆芽100克、胡萝卜丝50克、葱花20克、蒜末15克、生抽20毫升、蚝油10毫升、盐3克、食用油适量。米粉泡软沥干;虾仁洗净,肉丝用5毫升生抽、5克淀粉腌制10分钟;鸡蛋炒碎盛出。热油炒香蒜末,加肉丝炒变色,放虾仁、胡萝卜丝炒1分钟,加米粉大火炒2分钟,放豆芽、生抽、蚝油、盐炒1分钟,加蛋碎和葱花炒匀即可。
(三)瑶家酸笋鱼
美食介绍:瑶族特色民族菜,选用北部湾新鲜海鱼搭配自家腌制酸笋,鱼煎至金黄后加酸笋焖煮。酸笋酸味融入鱼肉,成品鱼肉鲜嫩,汤汁酸辣开胃,是夏日增进食欲的佳品。
家庭简易做法:新鲜鲈鱼1条(约800克)、酸笋200克、生姜30克、大蒜20克、小米辣5个、紫苏叶10克、料酒15毫升、生抽20毫升、盐4克、食用油适量。鲈鱼处理干净划刀,用5毫升料酒、2克盐腌制10分钟;酸笋切块,姜切片、蒜拍碎、小米辣切段、紫苏叶洗净。热油煎鱼至两面金黄捞出,留底油炒香姜蒜小米辣,加酸笋炒2分钟,加热水烧开,放鱼、剩余料酒、生抽、盐,大火烧开转小火焖15分钟,放紫苏叶再焖2分钟即可。
(四)防城粽子
美食介绍:节庆特色美食,端午节盛行,个头大、馅料丰富,糯米为主料,加五花肉、咸蛋黄等,用柊叶包裹蒸煮。柊叶清香渗透,糯米软糯、馅料咸香,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家庭简易做法:糯米1000克、五花肉500克、咸蛋黄10个、虾米50克、花生200克、柊叶20张(或粽叶代替)、绳子适量、盐5克、生抽30毫升、料酒15毫升、白糖3克。糯米泡6小时沥干;五花肉切块用盐、生抽、料酒、白糖腌制4小时;花生泡2小时,咸蛋黄切半,柊叶煮软。柊叶交叉叠放,放糯米、五花肉、蛋黄、虾米、花生,再盖糯米包成三角形扎紧,加水烧开煮1小时转小火煮2小时,捞出晾凉即可。
(五)沙姜鸡脚
美食介绍:经典凉拌菜,沙姜为特色调料,鸡脚焯水冰镇后拌入沙姜、小米辣等酱料,肉质爽脆Q弹,酸辣开胃、沙姜香味浓郁,可作餐前开胃菜或零食。
家庭简易做法:鸡脚500克、沙姜50克、小米辣5个、香菜20克、大蒜30克、生抽50毫升、香醋20毫升、白糖10克、盐3克、香油10毫升、凉白开适量。鸡脚剪甲切块,冷水加料酒焯水10分钟,捞出冰镇30分钟。沙姜切末、蒜拍碎、小米辣切段、香菜切段,加生抽、香醋、白糖、盐、香油调酱料。鸡脚沥干放酱料中,加凉白开没过,密封冷藏4小时即可。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公开网络信息综合整理,旨在提供参考性资讯。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时效性限制,文中可能存在表述偏差或数据滞后情况。如您发现任何不准确或需更新的内容,欢迎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修正。感谢您对本文的关注与支持,也祝愿贵地蓬勃发展,再创佳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