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饮数升,夜尿满盆”,身边不少中老年人常会有这样的困扰:明明刚喝了水,没过多久又觉得口干舌燥;夜里频繁起夜,既影响睡眠又让人忧心。有人觉得这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也有人跟着偏方瞎调理,要么刻意少喝水 “止渴”,要么猛喝蜂蜜水 “润燥”,结果反而让不适加重。其实,这些看似普通的表现,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与中医所说的 “消渴” 有着几分关联。
![]()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消渴者,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这与现代医学中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不谋而合。当然,并非所有的口渴尿频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天气干燥、饮食过咸、精神紧张等因素引起的暂时现象。但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并且伴随乏力、视力模糊、皮肤伤口难愈合等情况,就值得我们多加留意了。
糖尿病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正如古代医家所强调,“消渴病乃因膏粱厚味、情志失调、劳逸失度而起”。现代医学亦认同,此病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长期秉持高油高糖饮食,且疏于运动,引发的肥胖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而长期熬夜、压力过巨,又会扰乱内分泌平衡。此二者皆是诱发糖尿病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人等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察觉,因此早发现、早干预尤为重要。
![]()
面对口渴尿频的困扰,不少人会轻信民间偏方。有人说 “喝苦瓜水就能降血糖”,有人觉得 “不吃主食就能预防糖尿病”,这些说法其实都不够科学。苦瓜中的某些成分确实有辅助调节血糖的作用,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也无法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而长期不吃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反而增加健康风险。还有人认为 “血糖高只要没症状就不用管”,这种想法更是误区,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悄悄损伤血管、神经,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多种并发症。
![]()
其实,预防糖尿病并没有那么复杂,做好两件核心事,就能为健康筑起一道防线。第一件是 “管住嘴”,并非要刻意节食,而是要讲究饮食均衡。就像古人提倡的 “饮食有节”,我们可以减少精米白面、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的摄入,多吃全谷物、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凉拌,少盐少糖少放油,让饮食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不给身体增加负担。
第二件是 “迈开腿”,适当的运动是调节代谢的良方。无需追求高强度的健身方式,每天坚持 30 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就很有效,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运动之益,不可小觑。它不仅有助于精准调控体重,更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有效促进周身血液循环,让身体在律动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像中医所说 “动则生阳”,规律的运动能让身体充满活力,减少疾病的侵袭。
![]()
除此之外,定期监测血糖也很有必要,尤其是 45 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血糖检测,能及时了解身体状况。与此同时,维持平和的心境、保障充裕的睡眠,规避过度操劳,亦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辅助举措。
健康就像细水长流,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口渴尿频不一定是糖尿病,但它提醒我们要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与其等到疾病来临再焦虑,不如从现在开始,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日积月累,就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