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车辕车辙网)
导读:欧亚经济委员会对原产于泰国和越南的新充气橡胶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
![]()
来源:车辕车辙
2025年11月11日,欧亚经济委员会内部市场保护司发布第2025/456/AD44号公告称,应欧亚经济联盟生产商申请,依据欧亚经济委员会2025年11月7日第10号令,对原产于泰国和越南的新充气橡胶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
本次涉案产品为轮辋直径介于17.5英寸(含)~24.5英寸(含)的新充气橡胶轮胎,用于卡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翻斗车、拖车和半挂车。涉案产品的欧亚经济联盟税号为4011201000和4011209000。
市场准入受阻,关税成本激增
本次欧亚经济委员会将对这些轮胎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一旦裁定成立,预计税率可能高达20%-30%甚至更高。
毫无疑问,这将直接削弱中资企业在泰国和越南生产的轮胎在俄罗斯、白俄罗斯等欧亚经济联盟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原本因性价比高而畅销的产品,在加上重税后,可能变得比本地产品或其他来源的产品更贵。
![]()
价格优势是中资企业在这些市场的重要竞争力。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订单流失。本地进口商和车企可能会转向土耳其、塞尔维亚等尚未被制裁的产地,或者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的供应商。
许多中资企业(如中策、玲珑、森麒麟等)在泰国和越南建厂,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利用其原产地优势,规避欧美等地的“双反”关税,将产品出口至全球。
此次调查意味着,“泰国/越南制造”这一“避风港”身份正在受到侵蚀。欧亚经济联盟可能效仿欧美,将中资背景的海外工厂也列为制裁目标,这打乱了企业的全球化产能布局战略。
泰国和越南轮胎正被围堵
目前,泰国和越南已经面临着多个国家的贸易限制措施,主要包括美国和南非,欧洲、印度在对大陆轮胎业“双反”裁定后,对泰国和越南下手或在意料之中。
过去几年,尤其是中资企业已在泰、越投入了巨量产能。全球轮胎市场尤其是在中低端领域,已出现供过于求的迹象。
![]()
在新贸易壁垒下,所有在泰、越的工厂都需要争夺剩余的市场份额(如东南亚本土、澳洲、中东等),导致价格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随着投资热潮,当地的土地、人工、能源等成本已逐年上升;叠加新关税,综合成本优势已大不如前,在泰、越建厂的成本优势的侵蚀,
小编说:总而言之,欧亚经济委员会的此次反倾销调查,对在泰和越的中资轮胎企业是一次严重的警告和挑战。它标志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资轮胎企业的“海外避风港”战略正面临全面围堵。
这样迫使中资轮胎企业从依靠 “成本优势+产地转移” 的出口模式,向 “品牌价值+技术领先+全球多元化产能” 的更高级模式加速转型。虽然过程会伴随阵痛,但如果能成功应对,将推动中国轮胎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又一次跃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