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人只能看见表象,无法真正体会其中苦楚。可无论经历多少艰辛,对年迈母亲施以暴力的行为,在任何文明社会中都绝无正当性可言。
江苏一名男子殴打92岁亲生母亲的视频在网络曝光后,迅速激起轩然大波。画面之残忍、态度之冷漠,令无数网友怒不可遏。主流媒体接连发声,法律界人士也呼吁依法严惩,认为此案已具备从重处罚的情节。
![]()
然而随着事件持续发酵,一些未曾公开的家庭细节逐渐浮出水面,局面开始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数位亲属站出来为这名施暴者辩护,称其平日并非恶人,动手实属情绪失控。
更令人震惊的是,被打老人出院返家后竟主动表示儿子未伤及要害,并掏出500元现金,希望前往派出所“赎”回被拘的儿子……
![]()
慈母多败儿
11月10日下午6点15分左右,在常州嘉泽镇一栋普通的两层农房内,92岁的陈某琴被自己的儿子杨某中粗暴摔砸在水泥地面上。
监控录像完整记录下了这场令人发指的家庭暴力:年逾九旬的老妇被单手拎起,像物品般重重掼下,随后迎来的是连续不断的掌掴与拳击。整个过程毫无迟疑,仿佛施暴者早已习惯这般行径。
![]()
从官方通报和媒体报道中可以拼凑出这个家庭的大致轮廓——正如许多网友所预料,杨某中自幼便是家中最受宠的存在。他的母亲陈某琴在37岁高龄时才诞下这个唯一的儿子。
彼时正值重男轻女观念盛行的年代,一个“传宗接代”的男丁自然成为全家焦点。父母视若珍宝,四位姐姐更是倾尽所能地呵护照顾。
![]()
在这种近乎溺爱的成长环境中,杨某中的性格逐渐扭曲。他习惯了索取,不懂得感恩,更缺乏基本的责任意识。而亲戚们后续披露的信息,则进一步揭示了这场悲剧背后的复杂成因。
据目击视频显示,事发当天杨某中身穿笔挺西装,外表看似体面成功。起初他与母亲发生口角,言语争执不过数句,便突然爆发肢体冲突。
![]()
面对苦苦哀求的耄耋老母,他毫不留情地扇打耳光、挥舞拳头,直至老人蜷缩在地无力反抗。而施暴结束后,他竟神色如常地整理衣领,回到餐桌继续用餐,仿佛刚才的一切不过是日常琐事。
这种极端冷漠的表现彻底点燃公众怒火,不仅挑战了人类良知底线,也彻底撕裂了“养儿防老”的传统伦理期待。
![]()
事件曝光后,受害老人的女儿立即报警。当地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快速介入调查,并先后发布两次情况通报,明确将该案定性为刑事案件。
目前杨某中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司法程序正在推进之中。法律不会因家庭关系而网开一面,任何人都必须为其违法行为承担后果。
![]()
舆论普遍支持从严处理,不少法律专业人士指出,该行为已明显构成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且情节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应依法予以严惩。
正当大众以为此事尘埃落定之际,剧情却再度反转。多位家族成员相继发声,试图还原一个更为立体、复杂的真相……
![]()
多名亲戚发声,老人拿钱赎人
红星新闻深入走访事发地后披露,杨某中虽表面光鲜,实则生活窘迫。尽管外界传言其为“拆迁户”,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艰难。
拆迁补偿并未带来幸福生活,反而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家庭内部积压已久的矛盾与压力。
![]()
网络上一度流传“老人偏心小儿子、女儿不孝”等说法,甚至有人据此推断老人“活该”。但记者实地采访发现,这些论调存在严重误读。
事实上,杨某中长期处于失业状态,曾于服装厂担任裁缝,但行业衰落使其被迫赋闲在家,多年未有稳定收入。
![]()
而在他光鲜西装之下,隐藏着一段支离破碎的人生:三次婚姻皆以失败告终。第一任妻子留下孩子后离家而去;第二任妻子罹患癌症不幸离世;现任妻子在超市打工,微薄薪资勉强维持家用。
三段婚姻育有三子,最小的孩子仍在求学阶段,另两个虽已成年,但收入有限,难以支撑整个家庭。
![]()
三个儿子的抚养压力,加上无固定工作来源,使得杨某中长期生活在焦虑与无助之中。他曾被亲友形容为“行走的炸药桶”,一点就燃。
邻居透露,老太太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不仅能独立做饭,还长期协助照料三个孙子的生活起居。
![]()
即便如此,杨某中仍无法忍受母亲的日常唠叨。长期积累的情绪最终在一次争执中彻底爆发,酿成惨剧。
在外人看来,殴打亲母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在部分亲属眼中,这更像是一个被生活逼至崩溃边缘之人的情绪失控。
![]()
多位亲戚向记者坦言,杨某中平日待人并不恶劣,虽从小被宠爱长大,性格有些任性,但从未表现出极端暴力倾向。
更重要的是,受害者陈某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状态不稳定,时常出现记忆混乱、错认物品丢失等情况,常指责儿媳偷窃家中财物。
![]()
夹在患病母亲与无辜妻子之间的杨某中,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边是生养自己的老人,一边是共度余生的伴侣,左右为难,痛苦不堪。
有邻居直言:“老太太确实被打得很重,但她体质好,恢复快,送医检查也没发现骨折或内伤。”
![]()
最令人心酸的一幕发生在老人出院回家后——她非但没有责怪儿子,反而反复强调“他没打我腿”,并执意拿出500元现金,央求家人带她去派出所,“把儿子赎回来”。
即便记忆模糊、认知退化,她依然记得儿子患有糖尿病,担心他在拘留所吃不好饭,瘦得太厉害。
![]()
这一细节令人泪目。一位身患疾病的高龄母亲,在遭受亲生骨肉毒打之后,依旧本能地牵挂对方安危。
报道发布后,网络评论迅速分化。一部分网友坚持认为,无论背景如何,暴力就是暴力,必须依法严惩,以儆效尤。
![]()
![]()
另一部分声音则流露出同情与理解。他们指出,若一个人从80岁起便出现认知障碍,照顾到92岁,长达十二年的陪护本身就是一场无声的煎熬。
大小便失禁、夜间吵闹、抗拒治疗、反复重复话语……这些日常琐碎的折磨,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体会。当身心俱疲时,哪怕一丝火星也可能引发燎原大火。
或许我们不该轻易原谅暴力,但也应看到背后那个被生活碾压的父亲、丈夫与儿子。真正的悲剧,往往不是黑白分明的善恶对决,而是深陷泥潭中的彼此伤害。
参考信源:
55岁男子殴打92岁母亲被刑拘,邻居称事后老母亲曾拿500元想保儿子回家:宠得不得了,他要什么就给什么---2025-11-14 ---大河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