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国掀起“三轮车”热潮!街头车夫扎堆,赚的还不算少?

0
分享至

在纽约时代广场那片热闹非凡的街区里,如果你看到一群花里胡哨的三轮车穿梭在车流当中,别急着揉眼睛。这些看起来像从上世纪穿越来的交通工具,现在正成了纽约街头最抢镜的风景。



在出租车和豪车之间,它们像是从电影里开出来的“复古道具”。车上装着彩灯、贴着贴纸,车夫穿得花里胡哨,嘴里还不闲着,一边蹬车一边跟游客聊天,讲故事、唱歌、拍照,全能选手一个接一个。这些三轮车如今在纽约街头多得很,尤其在中央公园、时代广场和百老汇剧场一带,已经成了游客出镜率最高的“打卡工具”。

有人说他们一天能赚上千美元,听起来像段子,但在美国这样啥都贵的地方,这笔钱确实让人眼红。三轮车,怎么就成了“香饽饽”?这门看起来过时的活儿,怎么走红了?



三轮车是怎么火起来的?

三轮车在纽约并非新鲜事,但过去一直躲在城市边缘,没人太在意。可现在,不光车多了,样子也变了,业务更是“升级”了。最早那些三轮车就是图个代步,简单拉人,赚点辛苦钱。而现在,三轮车变成了移动展览、街头表演、城市导览的结合体。

车夫不少是自己买车、自己装饰,车子上贴着各种主题图案,有的像卡通世界,有的走复古风,还有人配上音响,边拉客边放音乐。游客上车,不仅能兜风,还能听讲解、学点城市冷知识,甚至还能收获一段独特的旅程记忆。



游客的评价也很直接:比坐出租车强多了。毕竟,坐出租车你只能看窗外,司机不说话,气氛就像打卡上班。而三轮车,慢悠悠地走在街头巷尾,风吹着、景看着,还有人陪你说笑,感觉就不一样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旅游这事儿,已经从“走了多少地方”变成了“体验过什么”。人们越来越喜欢那种带点人情味、有点特别的旅途记忆。三轮车正好迎合了这种新需求,拉客变成了讲故事,蹬车变成了演一场“城市生活秀”。

看起来风光,背后也有门道



说到三轮车这活儿,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得是它传得沸沸扬扬的“高收入”。不少车夫在媒体采访时提到,旺季的时候一天干下来,赚个上千美元不成问题。一辆车、两条腿,真能赚这么多?

三轮车的收费方式是按时间来算。虽然每分钟听上去不贵,但一趟下来几十分钟,再加上小费,一笔账算下来,收入确实不低。再加上地段选得好、游客多、服务做得到位,确实能赚到一笔。

但这钱也不是人人都能挣。三轮车这行当看天吃饭。下雨、刮风、天气冷了,游客少了,收入立马就下来了。而且车夫是“自由职业者”,车子自己买,保险自己交,出了事没人兜着。再加上城市运营规定,车子不能去哪儿都跑,想多拉活儿,也得看有没有“执照”,能不能进“热门地段”。



对比美国其他基层岗位,比如送餐、开网约车、做服务员,三轮车的收入确实有优势。但这优势背后,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高风险的街头运营,还有不确定性极强的收入波动。

不过正因为这样,才有人愿意干。有的车夫之前是餐馆服务员、超市收银员,感觉这行虽然累点,但时间自由、收入高、还能和人打交道,反而更有意思。对他们来说,这份工作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城市里的“生存智慧”。

热潮背后的推手:城市问题、游客心理和政策窗口



三轮车突然走红,不是巧合。它背后,其实是城市病、旅游趋势和政策空间三者交织的结果。

疫情之后,旅游业全面复苏了,但人们的旅行方式变了。不再是赶行程、看景点,而是更想慢下来,体验一座城市的“日常感”。三轮车刚好满足了这种“慢旅游”的期待。它没有固定路线,走哪儿看哪儿,车夫还能根据游客兴趣随时调整。对游客来说,这种“随走随停”的方式,比坐大巴或跟团更自由。

再看纽约这城市,堵车早就是老问题。尤其在曼哈顿中心区域,车多路窄,动不动就塞成一锅粥。三轮车体积小、转弯快、能在人车混行的区域穿梭,比出租车灵活多了。更关键的是,它不用停车场,游客上下车更方便。



政策方面,纽约市对三轮车的管理相对宽松,有执照、有区域限制,但整体上给了这个行业活下去的空间。相比其他城市对类似“非机动车”严格限制,纽约的政策算是给了三轮车一个可以“喘口气”的生存环境。

三轮车从一种传统工具,变成了应对新需求的现代解决方案。既解决了游客“怎么逛”的问题,也缓解了城市“怎么走”的难题,同时还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从“骆驼祥子”到“骆驼约翰”,三轮车的故事换了地理、换了时代,但人们靠双手双脚讨生活的劲头没变,城市在缝隙中生长的逻辑也没变



未来它能不能一直红下去,没人敢保证。但至少现在,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事实:在这个看起来被高科技包围的城市里,一辆三轮车照样能跑出自己的赛道。霓虹灯下,那些载着游客、也载着生活希望的三轮车,踩出来的,是自由,也是现实。

信息来源:人力三轮车成纽约街头特色交通方式:每分钟9刀起,车夫日收入达1000美元——九派新闻 2025-11-11 13:3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释新闻|两名部长辞职、总统亲信是主谋,能源贪腐案对乌克兰影响多大?

释新闻|两名部长辞职、总统亲信是主谋,能源贪腐案对乌克兰影响多大?

澎湃新闻
2025-11-15 07:32:30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因男女之事太羞涩不敢公开

中国古墓里出土2000多年前“房中术”,因男女之事太羞涩不敢公开

芊芊之言
2025-11-14 21:21:23
8亿欧德国队或无缘世界杯 末轮生死战:打平即出线+首轮0-2输对手

8亿欧德国队或无缘世界杯 末轮生死战:打平即出线+首轮0-2输对手

风过乡
2025-11-15 06:56:45
重温《风筝》才懂:最早识破郑耀先的,不是袁农,而是死对头

重温《风筝》才懂:最早识破郑耀先的,不是袁农,而是死对头

小港哎历史
2025-11-15 13:40:03
全运逆转却遭风波!陈梦让二追四晋级,VR眼镜争议真相大白

全运逆转却遭风波!陈梦让二追四晋级,VR眼镜争议真相大白

小小小白看世界
2025-11-15 20:39:05
22年岁被家暴堕入谷底,如今低调嫁给大17岁老公,摇身一变成影后

22年岁被家暴堕入谷底,如今低调嫁给大17岁老公,摇身一变成影后

剧观花开
2025-11-14 19:11:19
中国持续加码施压,解放军也站出来警告,一张日语海报配了21个字

中国持续加码施压,解放军也站出来警告,一张日语海报配了21个字

时时有聊
2025-11-14 21:37:35
强渡大渡河共有18人,55年全军授衔,级别最高的一位是什么军衔?

强渡大渡河共有18人,55年全军授衔,级别最高的一位是什么军衔?

鹤羽说个事
2025-11-15 11:54:42
夏洛特公主新照:10岁身高1米6,腿形超美,温莎优越基因都归她了

夏洛特公主新照:10岁身高1米6,腿形超美,温莎优越基因都归她了

夜深爱杂谈
2025-11-12 23:25:16
因慎战言论引争议,国防大学马骏回应:军人的使命是和平不是战争

因慎战言论引争议,国防大学马骏回应:军人的使命是和平不是战争

麦大人
2025-08-22 14:33:36
中国不算最差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国:仍有4国没参加过世界杯!

中国不算最差的!世界十大人口大国:仍有4国没参加过世界杯!

邱泽云
2025-11-15 17:37:03
黄金,大跳水

黄金,大跳水

中国基金报
2025-11-15 09:16:39
55岁大妈不顾女儿劝阻,与网恋男友相见,7天后去医院检查身体愣住

55岁大妈不顾女儿劝阻,与网恋男友相见,7天后去医院检查身体愣住

罪案洞察者
2025-08-14 14:56:33
决赛对手出炉!王哲林10+4,福建止步;陈培东5分,山东淘汰黑马

决赛对手出炉!王哲林10+4,福建止步;陈培东5分,山东淘汰黑马

萌兰聊个球
2025-11-15 18:14:47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热点菌本君
2025-10-01 17:24:05
002128,重大资产重组

002128,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11-15 15:29:20
我考上了清华,正要告诉全家,班主任却说:你对外说考的是职校!

我考上了清华,正要告诉全家,班主任却说:你对外说考的是职校!

悠悠我心情感集
2025-10-23 16:13:37
深圳向西,再造一个“新深圳”!谁将主宰下一个40年?

深圳向西,再造一个“新深圳”!谁将主宰下一个40年?

楼市诸葛
2025-11-15 14:57:18
102岁玩具业先驱林亮逝世,曾把变形金刚玩具引进中国

102岁玩具业先驱林亮逝世,曾把变形金刚玩具引进中国

澎湃新闻
2025-11-15 11:26:28
澳洲地产大亨之子重病赴华求治,老中医开口一句令男子彻底傻眼

澳洲地产大亨之子重病赴华求治,老中医开口一句令男子彻底傻眼

红豆讲堂
2025-10-14 09:30:03
2025-11-15 21:20:49
老范谈史
老范谈史
专注历史知识,持续更新~
6021文章数 4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头条要闻

玉渊谭天: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头条要闻

玉渊谭天: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态度原创

本地
家居
健康
教育
公开课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教育要闻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认知 #思考 #教育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