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俄乌冲突进入关键阶段,乌克兰全国还在为冬季供电忧心时,一桩涉案金额近1亿美元的能源贪腐案突然引爆舆论。
11月10日,乌克兰两大反腐机构联手曝光的这起案件,不仅牵扯出两名部长级官员,更将总统泽连斯基的核心亲信推上风口浪尖。
紧接着,波兰外长公开表态,直接将反腐成效与西方援助、入盟资格挂钩,给基辅当局浇了一盆冷水。
这场风暴不仅让乌克兰国内政治陷入动荡,更给其依赖的外部支持蒙上阴影。战时贪腐为何敢如此猖獗?泽连斯基的紧急切割能否平息众怒?西方的警告又会给乌克兰带来怎样的冲击?
一、15个月追查破获大案:总统亲信操盘,搜捕前离奇潜逃
![]()
这起被称为“战时最严重贪腐案”的调查,其实早在15个月前就已秘密启动。11月10日,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和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联合召开发布会,公布了令人震惊的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一个由现任和前任能源官员、商人组成的犯罪团伙,长期通过操纵国家原子能公司等战略国企的合同牟利。
他们从每笔合同中抽取10%到15%的回扣,累计涉案金额高达1亿美元,这些钱款最终通过洗钱渠道流向境外,甚至包括处于交战状态的俄罗斯。
案件曝光后,一张装满现金的袋子照片在社交平台疯传,成为乌克兰民众愤怒的导火索。更让舆论哗然的是,案件核心主谋被指向蒂穆尔·明季奇——泽连斯基的多年亲信。
明季奇不仅是泽连斯基从事喜剧行业时的商业伙伴,还是其2019年竞选总统时的重要资助人,被外界视为总统的“金主”。
调查人员明确将其列为核心嫌疑人,但就在11月10日执法人员抵达其基辅豪华公寓前几小时,明季奇已悄然离境,据称目前身在以色列。
除了明季奇,涉案人员名单还包括前副总理切尔尼绍夫、前能源部长加卢申科等人。调查指出,加卢申科作为关键人物
直接将能源资金流的控制权交给明季奇,为贪腐网络提供便利。现任能源部长格林丘克虽未被直接起诉,但因被视为加卢申科的亲信,也被卷入舆论漩涡。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国家原子能公司是该国战略支柱企业,年收入近50亿美元。在俄罗斯持续空袭能源基础设施、全国面临冬季停电危机的背景下,能源领域的贪腐行为更显刺眼。
二、泽连斯基紧急止损:两天内罢黜两部长,制裁亲信表决心
![]()
贪腐案曝光后,乌克兰国内的政治压力迅速升温。最高拉达(议会)议员开始收集签名,要求政府集体辞职,基辅街头也出现了民众抗议活动。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泽连斯基在11月12日迅速表态,称能源领域的任何腐败行为“绝对不可接受”,并直接将矛头指向涉事官员。
当天,他就施压司法部长加卢申科和能源部长格林丘克辞职,两人随后递交辞呈,不过均否认存在不当行为。
为进一步展示反腐决心,泽连斯基在11月13日签署命令,对明季奇及另一名涉案商人实施制裁,包括冻结资产
撤销国家奖励、限制旅行和商业活动等。他在接受采访时更是公开表示:“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的总统不能有任何‘朋友’。”
这番“切割”操作看似果断,但并未完全平息质疑。有反腐专家指出,涉案的多名官员都是泽连斯基亲自提拔的亲信,此次案件暴露出的不仅是个体贪腐,更是权力监督体系的漏洞。
更关键的是,这起案件发生的时间点颇为敏感。今年7月,泽连斯基曾签署一项争议法案,试图剥夺国家反腐败局和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的独立性,将其划归总检察长管辖。
这一举措当时就引发欧盟强烈警告,甚至导致15亿欧元援助被暂停,最终泽连斯基在抗议压力下撤回法案。
如今,正是这两家曾被他试图削弱的机构,查出了涉及总统核心圈的贪腐大案,让局势更显讽刺。
乌克兰前驻美国大使沙姆舒尔直言,这起丑闻对总统及其团队来说是“严重污点”,虽然切割行动必要,但难以彻底消除公众对权力滥用的疑虑。
三、波兰亮明西方底牌:援助与入盟双挂钩,反腐成硬性门槛
![]()
就在乌克兰国内动荡之际,作为其重要邻国和欧盟成员国的波兰,率先代表西方亮明了态度。11月中旬
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通过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直接将反腐成效与西方援助、入盟进程绑定。
西科尔斯基明确表示,基辅当局对这起涉及总统亲信的腐败丑闻如何处理,将成为西方是否继续提供援助的关键。他透露,在与乌克兰副总理塔拉斯·卡奇卡的会谈中,已当面传达了这一立场。
这番表态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德国外长此前已明确表示,打击腐败是维持西方支持的前提;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也批评这起丑闻“极其令人遗憾”;
匈牙利总理更是直接呼吁欧盟停止对乌援助,称丑闻暴露了乌克兰的“混乱局面”。
除了援助,西科尔斯基更强调了反腐对入盟的决定性影响。他直言,除非乌克兰能切实展示打击腐败的决心和成效,否则根本无法开启加入欧盟的谈判进程。
这一立场完全符合欧盟的扩员标准。11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2025年扩员报告,明确指出乌克兰虽已符合基础条件
内部市场、对外关系三个领域的谈判标准,但法治和反腐仍是未达标的核心短板。
报告特别警告,乌克兰必须紧急扭转反腐工作的负面趋势,尤其是要保障反腐机构的独立性。此前7月泽连斯基试图削弱反腐机构的举动
仍让欧盟记忆犹新,相关机构担心这种压力可能在战时进一步加剧。
分析人士指出,波兰作为乌克兰最亲密的欧盟邻国,此番表态既是传达欧盟集体立场,也是在向其他成员国展示自身的地区领导力。
在西方看来,战时大规模贪腐不仅浪费援助资金,更动摇了支持乌克兰的民意基础。
四、2030入盟梦悬了?乌克兰陷战时反腐困局
对泽连斯基政府而言,当前的困境在于,反腐已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但战时环境又让反腐改革难上加难。
从入盟进程来看,乌克兰的目标是2028年底完成谈判,但内部官员私下承认,2030年才是更现实的时间节点。
而按照欧盟最新态度,若此次贪腐案处理不力,别说2028年,就连谈判启动都可能遥遥无期。
![]()
欧盟内部的阻力也在显现。匈牙利已明确表示反对乌克兰入盟,而欧盟扩员需要成员国一致同意
这意味着只要匈牙利不松口,乌克兰的入盟之路就会被卡住。此次贪腐案的曝光,无疑给了匈牙利等反对者更多理由。
从援助层面看,西方的耐心正在消耗。自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已向乌克兰提供了数千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但贪腐丑闻接连曝光,让援助国的国内压力增大。今年8月,乌克兰就曾曝出无人机采购丑闻,涉案人员收取30%回扣,造成数百万美元损失。
更严峻的是,乌克兰的腐败问题并非短期形成。自1991年独立以来,腐败已渗透到国家机构各个层面
2010至2014年间每年约五分之一的GDP被非法侵占。泽连斯基2019年竞选时以“反腐”为口号上台,也曾推动取消议员豁免权等改革,但从目前情况看,深层结构性问题仍未解决。
战时状态更放大了这些问题。一方面,大量援助资金和战时合同流动,给贪腐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政府的核心精力集中在军事领域,对行政和财政的监督难免弱化,这也是涉案团伙能长期操纵能源合同的重要原因。
不过,也有乐观声音认为,此次案件的曝光本身,说明乌克兰的反腐机构仍在发挥作用。国家反腐败局和特别反腐败检察官办公室能顶住压力调查总统亲信
这在以往并不常见,或许能成为深化反腐改革的契机。
目前,乌克兰反腐机构已拘留7名涉案嫌疑人中的5人,对明季奇的国际追捕也在推进中。泽连斯基政府能否借此次事件建立更完善的战时反腐机制
不仅关乎1亿美元贪腐案的最终结局,更将决定未来十年乌克兰的国家命运。
对西方而言,如何在施压反腐与保障战时援助之间找到平衡,同样考验智慧。毕竟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下
乌克兰的稳定不仅关乎其自身,更影响整个欧洲的安全。这场战时贪腐风暴,最终会成为乌克兰改革的催化剂,还是入盟与援助的“休止符”,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