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1眼新闻】
近日,安徽安庆太湖县一名18岁少年因病离世,其父母发文痛心宣布其死讯,引发网络关注。
11月12日,少年的父亲詹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11月10日晚上10点,带着满心的遗憾离开了他们,生前不幸感染了EB病毒,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不久突发并发症去世。
![]()
![]()
詹先生说,今年高考期间,孩子发烧感冒,当时赶着高考,就只在学校边的诊所吊了点水,孩子有所恢复,顶着不适完成了高考,后来高考成绩不错,考了587分。
过了十天,孩子再次发烧,当时没太在意,还是给他吊水。直到第三次发烧,詹先生才察觉到了不对劲,给孩子在社区做了血常规,结果显示血项异常。
詹先生带着孩子去了县医院做检查,医院说孩子的病已经很重了,建议赶紧去大医院治疗。后来去了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经过检查医生说是EB病毒感染引起的嗜血细胞综合症。
![]()
詹先生说,他们姓詹,孩子从小崇拜“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大连交通大学是他向往的学校,那里有詹天佑学院。
在上海求医期间,大连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转寄过来后孩子把它压在枕头下。住院期间,治疗之余,孩子会看看大学的课本,还有画画。詹先生说,孩子对铁路很感兴趣经常会把火车高铁画在笔记本上,还会车头画上“詹天佑号”,在病床上体力支持的话他还会画,在火车车身上他画上了“目标:大连”,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激励自己撑过去,“孩子一直想着,早点把病治好,早点回学校读书,他一直都没有放弃这个希望。”
![]()
此前,奶奶频繁亲吻孙子致其患“亲吻病”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这一消息让不少人感到诧异。科普中国发文指出,“亲吻病”的病因是患者感染了“亲吻病毒”,也就是EB病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医师黄辉解释,基本上每个人这一生都会感染EB病毒,只不过病毒感染后跟免疫机体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微妙的平衡状态。当机体免疫功能良好时,EB病毒是潜伏状态,当免疫失衡的时候,病毒就会活跃起来。
什么是EB病毒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也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病毒,它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俗称“亲吻病”)的主要病因,同时也与多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属于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它最早于1964年由Epstein和Barr两位科学家在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中发现。这种病毒具有嗜淋巴细胞性,主要侵染人体的B淋巴细胞,也可感染上皮细胞、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感染后,病毒会终身潜伏在人体内。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人在初次感染EB病毒时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症状。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典型表现包括:
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退烧药效果可能不佳。
咽峡炎:喉咙剧烈疼痛,扁桃体红肿,喉咙可能出现化脓性的白斑。
淋结肿大:多见于双侧颈部,也可能波及腋窝、腹股沟。
肝脾肿大:约20%的患儿会出现肝脏肿大,类似肝炎症状。
其他症状:包括眼睑浮肿、皮疹、呕吐、乏力、头痛等。
EB病毒感染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混淆。若高热持续不退、咽喉疼痛剧烈、颈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儿童,需警惕EB病毒感染的可能。
如何传播的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这也是它被称为“亲吻病毒”的原因。其传播途径包括:
1.口-口传播:这是最主要的途径。例如亲吻孩子、口对口喂食、共用餐具、水杯等。
2.血液传播:通过输血、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但较为少见。
3.飞沫传播:虽然不是主要途径,但也可能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超90%成人携带EB病毒
EB病毒是一种感染率极高、症状常被忽视的病毒。
医生介绍,超过 90%的成人体内 EB 病毒抗体呈阳性,也就是说大多数成人已经感染了 EB 病毒,绝大多数处于潜伏感染状态。虽然大多数人感染后并无大碍,但它也可能带来不小的健康风险。
如何有效预防
由于EB病毒感染十分普遍且目前尚无疫苗,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
1.不要随意亲吻孩子:避免直接亲吻孩子的嘴巴,大人面部有疱疹时尤其要注意。
2.避免口对口喂食:不要将食物嚼碎后喂给孩子,不共用餐具、水杯、牙刷等个人物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活动后。
4.保持环境通风: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需要警惕的并发症与关联疾病
多数EB病毒感染能自愈或经治疗后康复,但少数情况下可能引起并发症,或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并发症:包括脾破裂(脾大者需警惕)、肝炎、脑膜炎、血小板减少等。
关联恶性肿瘤:EB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明确危险因素,例如:
鼻咽癌:EB病毒感染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尤其在中国南方高发。
淋巴瘤:如伯基特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胃癌:部分胃癌也与EB病毒有关。
重要提示:EB病毒是发生这些疾病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通常还需要遗传、环境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潇湘晚报、光明网、大象新闻、沈阳日报、科普中国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