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在糖尿病高发、并发症呈年轻化趋势的背景下,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更容易被忽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糖尿病足保肢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冉建民提醒,糖尿病足并非普通的皮肤问题,而是糖尿病患者足部神经、血管受损后出现的感染、溃疡甚至坏疽(组织坏死),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占所有非外伤性截肢者的50%以上。许多患者直到脚部出现明显伤口、发黑坏死才就医,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
资料图片。
冉建民介绍,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神经感觉逐渐迟钝,血管硬化导致下肢供血减少,一旦出现破损,伤口难以愈合,极易恶化。“病程越长、年龄越大,风险越高。有些老人因为脚不痛,就误以为没事,这是非常危险的。”
近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成功为一名90岁高龄的糖尿病足患者完成保肢治疗。家住广州的李奶奶(化名)患糖尿病三十多年,两个月前右踝部出现轻微红肿和不适,但因视力不佳、感觉迟钝,她没有及时就医。外院处理后病情迅速加重,创面出现黑色坏死,被诊断为严重糖尿病足并发坏死性筋膜炎。
对于高龄患者而言,截肢不仅意味着行动能力丧失,更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为尽力保肢,医院立即组织血管外科、感染科和伤口修复团队联合救治。治疗过程包括彻底清创控制感染、介入手术疏通闭塞动脉,以及皮瓣转移、人工真皮覆盖、取皮植皮等多项修复手术。经过多次手术与精细护理,李奶奶最终成功保住了右腿。
“糖尿病足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忽视足部细微变化导致的。”冉建民解释,高血糖同时损伤神经和血管,神经病变让患者难以察觉疼痛或烫伤;血管狭窄使足部缺乏足够血液供应。两者叠加,使“小伤口”可能在短时间内恶化为深部感染。
冉建民提醒,老年糖尿病患者必须更加重视足部观察。“很多老人因为没有痛感而延误病情。实际上,只要有轻微红肿、水疱、破皮或颜色改变,都要尽早就医。”
他建议,家属应协助老人每天检查双脚,包括脚底和脚趾缝等不易察觉的部位,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洗脚水温不宜过高;鞋袜要宽松透气,减少摩擦;避免自行处理脚茧,更不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暖脚,以免造成难以察觉的烫伤。
“在糖尿病足的防治中,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比什么都重要。”冉建民说。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胡颖仪
【作者】 厉思璇
广东健康头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