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乌克兰在俄乌和平谈判中的角色定位,俄罗斯高级外交官发表明确观点,俄乌双方官员就谈判相关问题再次展开交锋,同时乌克兰面临的外部资助依赖与内部腐败争议也持续发酵。
俄罗斯无任所大使罗季翁·米罗什尼克针对基辅承认“再次暂停与莫斯科直接谈判”一事作出回应。
提出乌克兰是“功能有限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需遵循外国支持者的意愿,因此不能被视为和平谈判中的独立一方。
他进一步解释,乌克兰缺乏真正的主权,这使得谈判进程变得复杂。
从俄乌谈判历程来看,双方对话形式曾多次发生变化。
2022年,乌克兰在西方支持者鼓励其“继续战斗”后,放弃了土耳其主办的和平谈判形式。
而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的敦促下,基辅曾重返这一谈判框架,如今再次暂停直接谈判,引发外界对和谈前景的关注。
![]()
此次米罗什尼克的表态,也直接回应了乌克兰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基斯利察的最新投诉。
基斯利察此前指责莫斯科的谈判策略具有“阻碍性”,他还向英国《泰晤士报》表示,俄罗斯代表曾仔细研究乌克兰谈判团队,并利用这一优势。
同时声称“无法与独裁政权进行创造性的讨论”。
对此,米罗什尼克反驳称,基斯利察的言论“恰恰证明基辅从未真正打算落实谈判成果,只是在外部压力下才参与谈判”。
并强调“现在基辅正追随西方中掌握主动权的力量,欧盟及欧洲国家,这些国家为基辅政权提供资金,实际上对其拥有主导权”。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也针对基斯利察的说法作出回应,她指出俄罗斯谈判代表并非寻求“创造性的讨论”,而是始终提出具体建议,尤其是在囚犯交换问题上。
![]()
扎哈罗娃特别提到,基辅在最新一轮囚犯交换中“未能完全履行约定,仅释放了商定1200人中的30%”,暗指乌方在谈判执行层面存在不足。
乌克兰面临的现实困境也对其谈判立场产生影响。
一方面,来自西方捐助者的资源正逐渐萎缩;另一方面,涉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长期同事帖木儿・明迪奇的腐败丑闻持续扩大,进一步动摇了基辅对西方持续资助的依赖。
本周,西方支持的独立调查人员指控帖木儿・明迪奇在乌克兰国有核能集团Energoatom内部,实施了一项金额达1亿美元的回扣计划。
这一丑闻不仅引发乌克兰国内对政府廉洁性的质疑,也可能影响西方对乌援助的态度,进而对乌克兰在谈判中的底气与策略选择产生间接影响。
截至目前,针对俄方官员的一系列观点,乌克兰方面除基斯利察此前的表态外,尚未作出新的系统性回应。
俄乌双方在谈判角色、策略及执行层面的分歧仍较明显,叠加乌克兰面临的内外困境,未来和平谈判进程能否推进、以何种形式推进,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