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西方专注稀土供应链,中国抢先绿氢赛道,产能已占全球总量50%以上

0
分享至

前言

特朗普重返白宫首日,就撕掉了美国绿氢的补贴支票。

与此同时,内蒙古的绿氨正通过中欧班列,奔向日本的港口,这买卖已经做起来了。

当西方还在为稀土供应链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早已在绿氢赛道悄然超车。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绿氢赛场一边冰封,一边沸腾,世界看傻了

2024年起,欧美的氢能产业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曾经雄心勃勃的项目一个个凉了。

美国这边,特朗普刚上台就撕补贴,直接暂停了《通胀削减法案》和《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的绿氢福利,两大氢能中心Heartland和MACH2直接悬了。


欧洲更糟,挪威耐欧氢气年初就裁了20%的人,关掉了核心产线,法国电解槽制造商Elogen想卖身都找不到下家。

德国的Uniper更是直接推迟了旗舰制氢项目,澳大利亚也未能幸免,昆士兰州停了绿氢氨气项目补贴,新南威尔士州的猎人谷绿氢枢纽无限期搁置,能源巨头Origin Energy干脆全面停掉了氢能业务。


政策像过山车一样来回摇摆,企业哪敢睁眼投资?这种不确定性,成了悬在西方氢能产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反观中国氢能,却在这场全球性的产业寒冬中逆势起飞,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中国已成全球氢能发展的核心引擎,这地位不是靠自封的,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截至2024年底,中国绿氢产能达到了惊人的12.3万吨/年,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并且提前完成了2025年的规划目标。

这种速度和规模,让世界侧目。


更关键的是,成本优势被中国玩到了极致,依靠技术突破和规模化生产,硬是把绿氢设备的价格砍到了欧洲的四分之一。

从2021年约35元/公斤,到2024年的18元/公斤,短短三年成本几乎腰斩,在包头等风光资源富集的地区,未来几年成本甚至有望进一步压到12元/公斤。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领先,而是压倒性的优势了。

画面一转到大洋彼岸,美国氢能企业Infinium在德州布局电燃料项目,生产设备还得从千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Electric Hydrogen公司采购电解槽。


可在中国,同等效率的国产电解槽,价格只需要它的四分之一,这个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种成本上的碾压,直接决定了市场的走向和产业的未来。

当西方还在为高昂的成本发愁时,中国的产品已经具备了横扫全球的竞争力。


这已经不是商业竞争,而是不同产业生态之间的降维打击了。

美国氢能企业想在全球市场立足,首先得过成本这一关,但这一关,就被中国牢牢堵住了。

这背后的故事远比价格本身要深刻得多。


中国的打法是“技术打底、资本托底、政策护航”三驾马车的协同驱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正向循环。

技术上,倒逼进步持续降成本,让氢能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具备商业竞争力。


资本端,耐心资本的长期投入,把氢能做成了一个可以长期持有的优质资产,而不是短期炒作的概念。

政策上,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各种支持政策从未间断,给了产业最稳定的预期。

这种组合拳,西方很难学得来。


因为他们要么是资本过于短视,要么是政策来回反复,要么是技术转化效率低下,很难形成这样强大的合力。

这就好比一个航母战斗群,技术是舰载机,资本是补给舰,政策就是整个指挥系统,三者高效协同,才能在深蓝的产业海洋里所向披靡,单靠一架飞机厉害,又有什么用呢?


中国氢能的核心打法,是“技术打底、资本托底、政策护航”三驾马车的协同驱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正向循环。

技术上,倒逼进步持续降成本,让氢能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具备商业竞争力。


中国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全面开花,构筑起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从碱性(ALK)电解槽到PEM电解,从高压储氢瓶到燃料电池,中国在氢能“制储输用”的全环节都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更具革命性的是,“金属-水蒸气制氢”技术的突破,直接撑起了一场氢能储运的效率革命。

如今,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90%,就连膜电极、双极板这些曾经被“卡脖子”的关键材料,国产化率也超过了50%。


一个覆盖“制储输用”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被彻底拉满,这种体系化的优势,是任何一个单点突破都无法比拟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领先,而是构建了一个强大的产业生态系统。

更让西方望尘莫及的是中国强大的产业化能力和规模效应。


中国企业早已不是简单的模仿者,而是变成了全球创新的重要引领者。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解槽出口国,占据了国际市场近半的份额。

在加氢站装备领域,国产的70MPa加氢机已经通过了欧盟的严苛认证,并且成功进入了欧洲市场。


中国企业对“绿电+氢能”一体化的布局更是推进得如火如荼,在西北风光资源富集区,一座座大型制氢基地拔地而起,利用低至0.15元/千瓦时以下的绿电,把制氢成本降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水平。

电解槽的价格更是从2022年的8000元/标准立方米,一路狂降到2800元,技术的快速迭代和规模效应,正在持续推动成本的下降。


这种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市场的“三级跳”,西方花了数十年都未必能走完,中国只用了短短几年。

当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任期首日就签署行政令,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并且根本没有派代表参加在巴西举行的COP30大会时,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就油然而生。


就在美国政客们还在为气候变化的真实性争吵不休时,内蒙古的绿色氨气项目已经开始了向日本的商业化出口。

远景能源与日本丸红商社签署的协议,不仅仅是一笔生意,它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亚洲绿氢供应链正在初步形成。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在用实际行动,为全球的绿色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别猜运气,中国开着“航母战斗群”来的

为什么中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许多人会简单地归因于政策补贴或者市场规模。但这些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种截然不同的产业逻辑。

西方的产业政策,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危机感驱动”特征。


只有当危机真的爆发了,比如稀土供应中断了,他们才想起来要“砸钱补洞”,临时抱佛脚。

这种被动的、应激式的反应,导致他们总是慢半拍。

美国直到2020年才意识到稀土供应的风险,仓促投入4亿多美元,但时至今日,这些钱依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产业逻辑则展现出清晰的“系统性思维”特征。

中国不是等问题发生了再去解决,而是从顶层设计开始,就进行了一体化推进。

不只是“我要做”,而是深入思考“怎么做、谁来做、做多久、要做到哪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提前规划得清清楚楚。


这种系统性思维,在绿氢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西方还在为绿氢的经济性、技术路线、补贴额度等问题争论不休时,中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起了“制-储-运-用”一体化的示范项目,甚至开始把绿氢产品出口到欧洲,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这不是节奏快慢的问题,而是战略眼光的问题。

中国并不急于在每个产业上都“赢”,但在选定的关键赛道上,总是比别人早一步看清方向、早一步稳住阵脚、早一步推进落地。

这种深思熟虑的长期主义,是任何短期投机行为都无法战胜的。


说到底,这种差异的背后,其实是两种发展模式的全方面比拼。

西方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发现危机、砸钱补洞”的短期策略。

而中国的模式,则是“顶层设计、产业落地”的长期主义。


在绿氢这个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但美国的联邦氢能政策几乎没有个准星,更别提什么长期规划了。

就算个别州想推动氢能发展,但各自的支持力度参差不齐,导致市场被人为地拆得七零八落,根本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再加上审批流程既慢又繁琐,监管规则说变就变,投资者根本不敢做出长期决策。这种政策上的反复无常,是美国绿氢产业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就算2028年民主党重新上台,试图恢复绿色能源政策,但到那时,欧美和中国的绿氢差距,恐怕已经难以弥补了。


这种产业逻辑的差异,最终体现在了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上。

西方企业往往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政策的“过山车”让他们无所适从。

而中国企业则享受着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预期的政策环境,这让他们敢于签下长达十年的投资合同,敢于进行前期的巨额研发投入。


这种环境上的差异,日积月累,就导致了企业在战略视野和执行能力上的巨大鸿沟。

西方企业更擅长短期财务优化,而中国企业则更擅长长期战略布局。

这种差异在新兴产业中,会被无限放大,最终决定了产业竞争的最终归属。稳定压倒一切,这句话在产业竞争中同样适用。


更进一步看,这种产业逻辑的胜利,根植于更深层次的文化与文明基因。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长期主义和系统思维,凡事谋定而后动。

而西方文明则更倾向于短期利益和个人主义,这种文化底色决定了在面对需要长期投入和集体协作的重大挑战时,双方的应对方式会截然不同。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制度优劣之争,而是一种文明范式的竞争。中国在绿氢领域的成功,不过是这种范式竞争在产业层面的一个具体体现而已。

当一种文化更擅长于长远规划和系统执行时,它在需要这些能力的领域取得成功,其实是一种必然。


更深层的挑战在于,中国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做出产品”,而是要开始“制定规则”。

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这是质的飞跃。

欧洲氢能银行在其资助的项目中,不得不引入严格的“弹性要求”,规定获得补贴的项目,其电解槽容量中来自中国的部分不得超过25%。


这种保护主义的措施,恰恰从反面印证了中国在技术和成本上的绝对优势。

但这也只是防御性的抵抗,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发展的基本走向。

因为市场会用脚投票,更低成本、更优技术的产品,最终总会胜出。

规则固然重要,但比规则更重要的是,是谁有能力创造出让市场接受的新规则。


从“跟跑”到“造风”,身份变了格局也就变了

全球的资源竞争,其实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逻辑革命。

这场游戏的规则,已经悄然改变了,不再是看“谁掌握了更多矿产资源”,而是看“谁能把资源转化为不可替代的体系优势,并能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


谁能在标准、技术、市场上形成闭环,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话语权中占据主动。

这已经不是“资源为王”的时代了,而是“体系为王”的时代。

中国正是在这场悄然的规则更迭中,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身份之变,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格局的重塑。


这种身份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全球产业链的角色上。

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单纯提供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世界工厂”,而是正在转变为一个能够输出技术、标准和模式的“全球方案提供者”。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正在把先进的氢能技术和设备卖向全世界,已经向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输出了超过5GW的碱性电解槽,实实在在地帮助全球的绿氢成本降低了20%以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贸易,而是在帮助其他国家构建自己的绿色能源体系。


更值得称道的是,中国还积极引进欧洲的顶尖团队,共同攻克海上风电制氢等前沿技术难题,然后再将成熟的示范项目经验反过来输出到欧洲,形成了一个“研发-制造-项目-资本”高效循环的双向赋能体系。

这种开放的、合作共赢的姿态,与西方某些人的零和博弈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输血”到“造血”,是中国在全球竞争格局中角色升级的又一个生动写照。

早期,中国的全球化更多是单向的“输血”,即向世界输出商品。

但现在,中国正在通过输出标准、技术和模式,帮助其他国家建立自己的“造血”功能。

这是一种更高级、更可持续的全球化模式。


当中国不再仅仅满足于卖产品,而是开始帮助别人建立产业,并在这个过程中输出自己的标准和规则时,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时代就到来了。

这个时代的核心特征,不再是单向的剥削与被剥削,而是双向的赋能与共同成长。中国正在用自己的实践,为全球化2.0版本提供清晰的路线图。


展望未来,一旦中国规划的36亿千瓦风光目标全面落地,中国的绿氢年产量有望冲击2000万吨的惊人规模,届时将牢牢坐稳全球最大绿氢供应中心的宝座。

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成功,更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全球能源定价权上将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当一种大宗商品的供应中心掌握在一个国家手中时,这个国家自然就掌握了影响全球价格的能力。

这种影响力是任何军事和经济制裁都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是一种建立在市场和合作基础上的“软权力”。


这种权力,更加持久,也更让人信服。

从稀土到绿氢,我们看到了一条清晰的历史轨迹。

中国正在用行动,改变着全球产业格局的走向。

下一步,新的格局出现在哪里,新的主导权就会出现在哪里。


如果西方还停留在旧有的逻辑中,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防止被“卡脖子”上,而忽视了自身产业链的协同性和技术积累的长期性,那么恐怕在一个又一个新的产业竞争中,只能被动地扮演追赶者的角色。

当西方还在争论供应链安全的时候,中国已经在建立下一条链。


这场资源竞争的游戏规则,真的已经变了,不再是看谁掌握了更多的矿产资源,而是看谁能把握住技术路径和市场节奏。

中国没有等风来,而是自己在造风,并邀请全世界一起来乘着这股东风,飞向更绿色、更繁荣的未来。





结语

中国的胜利归根结底是系统性思维对短期投机的胜利是长期主义对机会主义的胜利。

当西方还在为风向争论不休时,中国早已掌握了“造风”的能力,这本身就是对未来定义权的掌握。

在这场能源革命中,你认为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把握这股自己造出来的风,飞向属于自己的新高度呢?

#2025百度军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6 01:55:20
葛树春对女大学生取快递被判无期案发表深度解读:结果难以服众!

葛树春对女大学生取快递被判无期案发表深度解读:结果难以服众!

澳门都市报
2025-11-15 15:55:42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青青子衿
2025-11-15 15:51:35
1982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1982年高材生王佐良娶瘫痪的张海迪,40年后,才知他是人间清醒

以茶带书
2025-11-15 12:31:58
全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孙颖莎不敌王曼昱,2次世界第1出局

全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孙颖莎不敌王曼昱,2次世界第1出局

小皷拍客在北漂
2025-11-15 22:28:45
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道歉

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道歉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5 23:56:04
针对高市早苗,《琉球新报》发声

针对高市早苗,《琉球新报》发声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5 20:52:26
突发特讯!中国海事局通告全球:黄海中部实弹射击,禁止驶入,引发美西方高度关注

突发特讯!中国海事局通告全球:黄海中部实弹射击,禁止驶入,引发美西方高度关注

青风点评
2025-11-15 16:43:15
盘点岛国业界10大步兵女神,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盘点岛国业界10大步兵女神,哪一位是你心中的意难平?

素然追光
2025-11-16 00:40:03
李连杰风波再升级!业内大V曝有钱人更多内幕,不止是换器官而已

李连杰风波再升级!业内大V曝有钱人更多内幕,不止是换器官而已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11-15 15:23:34
日本野心藏不住了?一旦开战,我军将如何吊打日军?

日本野心藏不住了?一旦开战,我军将如何吊打日军?

兵国大事
2025-11-15 00:45:04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20:57:18
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全澳哗然!

杨兰兰案第四次庭审,全澳哗然!

难得君
2025-11-15 20:21:58
男保姆照顾瘫痪女子,3个月竟被他侵犯数十次,男保姆:是她自愿的

男保姆照顾瘫痪女子,3个月竟被他侵犯数十次,男保姆:是她自愿的

罪案洞察者
2025-11-13 14:30:05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浦东机场赴日航班仍排起长龙

中国发布旅行警告后,浦东机场赴日航班仍排起长龙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15 14:42:42
杭州母亲偷看00后女儿手机大吃一惊:月薪九千元的女儿每月花五千元购买秒回师服务

杭州母亲偷看00后女儿手机大吃一惊:月薪九千元的女儿每月花五千元购买秒回师服务

观威海
2025-11-15 15:06:06
5个集团军30万大军严阵以待,台海封锁战露出獠牙!

5个集团军30万大军严阵以待,台海封锁战露出獠牙!

科学知识点秀
2025-11-15 08:00:03
鞠躬感谢打赏,全红婵借直播捞金?原因找到,谁注意钱款的使用

鞠躬感谢打赏,全红婵借直播捞金?原因找到,谁注意钱款的使用

懂球社
2025-11-13 18:07:53
下月起,这类“小电驴”即将禁售!

下月起,这类“小电驴”即将禁售!

城市日历
2025-11-14 20:00:59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垛垛糖
2025-11-15 22:16:27
2025-11-16 04:55:00
墨流苏影
墨流苏影
理性探寻如剖木,入木深处见根源。冰清玉洁,勤学好问
711文章数 1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时尚
艺术
健康
公开课

手机要闻

iPhone Air开启eSIM时代:国内厂商纷纷跟进

有品味的中年女人,穿衣都有4个共同点,看看你掌握了几个

艺术要闻

她的笔下女子如此动人,晚年却名声扫地!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