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月亮 编辑| 王红 初审|文瑞前言
娱乐圈最近掀起一场大地震,何赛飞、刘嘉玲、宁静三位影后接连公开开炮,矛头直指当下流量演员乱象。
这些在圈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戏骨,什么场面没见过?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集体发声?王家卫录音门刚爆出来没几天,辛芷蕾和郝蕾又因为影后头衔掐起来了,一部剧70%的预算都给了流量明星,老演员只能在边上靠表情撑场面。
![]()
这圈子到底烂到什么程度,能让这些见惯风浪的前辈都忍不住站出来说话?
![]()
刘嘉玲投资公司立规矩,试镜必须真刀真枪
刘嘉玲这些年在商业投资上玩得风生水起,自己开的影视公司选角标准特别硬核。
她定下的规矩是所有演员试镜动作戏必须亲自上,不准用替身。
![]()
这条规定一出来,很多靠颜值和粉丝量混饭吃的年轻艺人直接傻眼。
有人私下吐槽这要求太苛刻,刘嘉玲听到后在节目里直接怼回去:"怪不得我们的戏越来越难看,连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都没有,还想当演员?"
她跟梁朝伟结婚17年一直保持丁克状态,两人各过各的生活,这份独立和清醒也体现在她对行业的判断上。
![]()
1990年那场绑架案之后,刘嘉玲展现出的坚强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经历过那种绝境的人,看事情的角度跟普通人不一样。
她在综艺上说得很直白:"有些年轻人以为靠粉丝就能红,却不知道观众眼睛是雪亮的。
"这话说得够狠,基本把现在那些流量明星的底裤都扒了。
![]()
投资公司这几年拍的戏口碑都不错,就是因为刘嘉玲把关严格。
她不看数据看实力,不管你微博粉丝几千万,进组就得按规矩来。
这种做法在当下的娱乐圈简直是一股清流,也难怪她会站出来批评那些只会耍大牌的流量演员。
![]()
辛芷蕾郝蕾影后之争,揭开行业遮羞布
威尼斯电影节给辛芷蕾颁了个影后,郝蕾立马就炸了。
![]()
她公开质疑这奖的含金量,说就凭几个扯头发的镜头能拿影后?这话说得够直接,圈内人都知道她在暗讽什么。
辛芷蕾也不是吃素的,发了六连问的长文回击,两个人就这么在网上撕起来了。
这场骂战看似是个人恩怨,实际上捅破了行业的遮羞布。
现在不少演员拿奖全靠营销和公关,真正的演技反而成了次要的。
![]()
郝蕾敢这么说,是因为她自己也是实力派出身,看不惯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
辛芷蕾虽然有作品,但跟老一辈演员比起来,底蕴确实差了不少。
这事儿闹大了之后,何赛飞和宁静也跟着表态。
三个人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话里话外都在讽刺当下评奖体系的混乱。
![]()
观众也不傻,看得出来这些老戏骨是真的急了,要不然不会集体发声。
郝蕾这一炮打得准,直接把大家心里憋着的话都说出来了。
![]()
何赛飞17岁绑沙袋练功,如今为1500元月薪拍桌子
何赛飞今年61岁,回顾她的从艺经历简直就是一部励志史。
![]()
17岁进越剧团那会儿,每天腿上绑着沙袋练基本功,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
那个年代学戏没有捷径,全靠苦练。
她演《五女拜寿》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凭着扎实的功底征服了所有观众,后来拿下金鸡奖也是实至名归。
![]()
2018年有个事儿让何赛飞彻底火了。
她在一个会议上为基层戏曲演员发声,当场拍桌子质问为什么这些演员月薪只有1500块。
那场面特别震撼,一个61岁的老艺术家为了年轻人的待遇跟领导硬刚。
她说的那些话字字扎心,揭露了行业资源分配严重不公的现状。
![]()
2024年在横店,何赛飞又因为怒怼代拍上了热搜。
那些代拍为了拍照片挡住她的路,她直接骂回去。
很多人觉得她脾气大,但了解她经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对行业乱象的愤怒。
![]()
最近在节目里,她说自己"身心受到伤害",批评那些流量演员挤压老戏骨的戏份。
一个镜头本来是她的,结果硬生生被剪给了流量明星,这种事在圈里太常见了。
何赛飞说得很实在:"观众用脚投票,烂片自然没市场。"这话听着简单,但道出了真理。
![]()
她不怕得罪人,因为她有底气,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口碑和作品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
宁静拒演傻白甜逼姜文改剧本,综艺也能玩出新高度
宁静拍《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会儿,姜文给她的角色设定是个傻白甜。
她看完剧本直接找姜文谈,说这个角色太单薄,必须改。
![]()
姜文一开始不同意,宁静就跟他磨,最后姜文妥协了。
这事儿在圈里传开后,大家都知道宁静不好惹。
她后来凭这个角色拿了百花奖,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
《花儿与少年》那一季,宁静因为甩脸子批评队友划水被骂上热搜。
![]()
很多人说她情商低,但她自己不在乎。
她的逻辑很简单,既然接了活儿就得好好干,磨洋工算什么事儿?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在娱乐圈不讨喜,但宁静从来不改。
这几年没有好戏找上门,宁静就转战综艺。
![]()
她在节目里展现出的眼界和格局让很多人刮目相看。
不像有些演员上综艺就是为了赚钱,宁静是真的把综艺当成展示自己的平台。
她在节目里批评那些"没能力还硬要争"的流量演员,说得特别解气。
观众喜欢看她就是因为她敢说真话,不藏着掖着。
![]()
宁静、何赛飞、刘嘉玲这三个人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艺术的坚持和对行业乱象的不满。
她们发声不是为了炒作,而是真的看不下去了。
![]()
王家卫录音门爆雷,从名导沦为笑柄
王家卫这次真的翻车了。
《繁花》播出后口碑还不错,大家都以为他还是那个文艺片之王。
![]()
录音事件一曝光,所有人都傻眼了。
那段录音里,王家卫对演员开黄腔,还涉嫌抢夺别人的剧本创意。
这些事儿要是放在以前,肯定有人帮他压下来,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想捂都捂不住。
名导的人设一夜之间崩塌,从艺术大师变成了油腻大叔。
![]()
网友扒出他过去那些所谓的经典镜头,重新解读之后发现很多都是抄袭和拼凑的。
这次事件对整个导演圈都是一次打击,大家开始反思那些被吹上天的所谓大师到底有几分真才实学。
王家卫的事儿跟流量演员乱象其实是一个性质,都是圈子里的潜规则。
![]()
只不过他玩的是导演那一套,流量明星玩的是粉丝经济。
三位影后选这个时候发声,明显是借着王家卫的事儿把整个行业的问题都抖出来。
![]()
一部剧70%预算养流量,编剧服化道只分15%
现在拍戏最大的问题就是钱都给了流量演员。
![]()
一部剧总预算假如是1个亿,流量明星的片酬就要7000万,剩下3000万里还得扣掉宣发费用,真正用在制作上的钱少得可怜。
编剧、服装、化妆、道具加起来只能分到15%,这怎么可能拍出好作品?
老戏骨的戏份被压缩到极致,有时候整场戏就靠几个表情撑着。
![]()
导演心里清楚谁演得好,但投资方要的是流量和话题,演技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这种畸形的投资结构直接导致了市场上烂片横行,观众骂归骂,资本照样赚得盆满钵满。
中影协去年出了新规定,要求演员片酬不能超过制作成本的30%,还得公开片酬明细。
这个政策听着挺好,但执行起来有多少漏洞谁都清楚。
![]()
很多剧组阴阳合同玩得溜,明面上符合规定,暗地里照样给流量明星塞钱。
何赛飞她们批评的就是这个,光有政策没有监管等于放屁。
流量数据取代演技成为市场标准,这是最可怕的地方。
制片人选角不看演技看粉丝量,微博上几千万粉丝就能拿到主角,演得再烂也有粉丝买账。
![]()
这种恶性循环不打破,行业永远好不了。
三位影后站出来发声,其实是在替所有真正热爱表演的人说话。
观众审美决定市场走向,用脚投票才是硬道理
何赛飞说观众会用脚投票,这话一点都没错。
现在很多烂片上映第一天票房还行,全靠粉丝贡献,第二天立马跳水。
![]()
观众不傻,看几分钟就知道演员有没有演技,剧本好不好。
流量明星那套在电视剧里还能混混,到了电影院就露馅了。
去年好几部流量明星主演的电影扑街,豆瓣评分都是三四分。
投资方赔了几个亿,这才开始反思是不是该换个玩法。
![]()
市场用真金白银教育了资本,光靠营销和水军撑不起票房。
观众的审美在提高,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越来越没市场。
刘嘉玲说有些年轻人以为靠粉丝就能红,根本不懂观众眼睛雪亮。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
粉丝经济确实能带来短期收益,但长期来看是死路一条。
真正能留下来的演员,靠的都是作品和口碑,不是数据和热搜。
宁静批评那些没能力还硬要争的流量演员,其实也是在提醒观众,别被表面的繁华迷惑了。
一个演员红不红,最终还是观众说了算。
![]()
粉丝可以刷数据,可以控评,但控制不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脚。
市场规律摆在那儿,违背规律的早晚都得付出代价。
结语
何赛飞、刘嘉玲、宁静三位影后这次集体发声,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积累了太久的不满。
她们见证了娱乐圈从黄金时代到流量时代的转变,看着行业一步步走向畸形。
![]()
王家卫录音门、辛芷蕾郝蕾影后之争,这些事件背后都是同一个问题:资本逐利和浮躁风气正在摧毁整个行业。
观众能做的就是拒绝烂片,用真金白银投票,让市场自己去淘汰那些没有实力的演员和作品。
信息来源: 中国电影家协会演员片酬管理规定(2024) 《五女拜寿》《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经典影视作品资料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 何赛飞2018年戏曲演员待遇发言会议记录 《繁花》制作及播出相关报道 刘嘉玲影视投资公司选角标准公开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