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山西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就“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资源”一事发布情况通报称:事件发生后,我校第一时间停止卡片填报收集工作,向全体家长诚恳致歉;对相关工作环节严肃复盘,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立即优化调整工作方案,确保以更严谨、更贴心的方式推进家校协同工作。
这一通报在丰富了“通报品类”的同时,也向公众展现了个别学校对“可提供资源”孜孜以求的意识。
据此前报道,在名为“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家校联系卡”的表格上,有一栏要求填写“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引发争议。家长各有其身份,自然不乏所谓的“可提供资源”,不过,“可提供资源”的标准是什么、下一步打算如何“对接”资源,貌似校方没有说明,这就给人一种话只讲半句的印象。尽管校方在通报中声称,该校近期推进家长学校换届筹备工作,意在吸纳有能力、有热情的家长代表参与校委会建设,共商家庭教育课程设计,推动协同育人落地见效,但是“学校工作人员未能深刻领悟、理解上级相关文件精神,联系卡问询项目设计欠妥”,以至于整出这一幕,但这种把责任推给属下的说法未免牵强而滑稽,让人担忧校方并没有真正进行反思。
吸纳家长代表参与校委会建设,这种做法早已有之,也富有成效,但何以总有一些学校过度关注家长的身份,以至于频频出现让家长填报职务、让家长自我“贡献”的情景?表面上看这是加强家校联络的需要,但根子上还是功利心在推波助澜:通过家长“能量”的加持,给校方和老师带来好处。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岂能是对家长“挖潜”的地方?在这种市侩风气的传导下,很容易形成校方或教师嫌贫爱富、看人下菜碟的问题。这对学生的三观势必造成冲击。
此事绝非小事,也绝不该只有作为“当事人”的校方作出说明。相关部门有责任高度关切此类问题,及时予以整治。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