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拒绝撤回狂妄言论,外交部罕见说出“侵略”两字!
高市早苗之所以不撤回错误言论,背后可能与G7集团有关,11月12日,G7集团发布联合声明,声明中明确指出:不许中国改变台海现状。
可问题是,高市早苗找来的帮手真的敢帮助她?除了口头支持,谁敢越界?
![]()
“侵略”两字,中国这次没绕弯子
这场风波责任100%是日本,高市早苗在日前答辩中摆明了态度,台海若有风吹草动,日本绝不会袖手旁观。
这话放在以前,日本也不敢明说,可偏偏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却明说了,中国这次是真的很生气。
![]()
11月3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严正交涉,外交部在记者会上直接亮出“侵略”两字,等于把外交措辞直接拉到了历史级别。
要知道,在过去几十年里,中日在外交场合几乎都是用“错误言论”、“干涉内政”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这次不绕弯子了,直接定性为“侵略”。
这不仅是语言升级,更是战略表达:台海不是你们说插手就能插手的地盘。
![]()
高市的言论,听起来是对所谓“地区和平”的担忧,实质上却是在借机测试中国底线。
她不但在言语上不断挑衅,还试图把这套说辞纳入日本的国家战略,以此为借口推动修宪、扩军、对外干涉。
她的算盘打得精:一边制造“外部威胁”,一边争取国内支持,可惜,这种策略在中国这边,显然撞上了硬钉子。
更关键的是,中国这次没再讲什么“保持克制”或“希望日方谨言慎行”,而是直接拉回二战那本老账本,把“侵略”搬上台面。
这不仅是对高市个人的回应,更是对日本整套对外政策的警告,你想搞“新安全观”?那咱们就从“旧历史账”开始谈起。
![]()
高市早苗的这套操作,并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她的底气很可能来自G7集团,除了11月12日G7的联合声明外,早在高市上任前,日本就开始在G7平台上频繁出招。
2025年3月,G7外长会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日本主导发布《海上安全与繁荣宣言》,点名中国在南海“单方面改变现状”,试图把中国的正常维权活动描绘成地区不安的根源。
操作手法和2016年伊势志摩峰会如出一辙,都是借助多国平台来对中国“围点打援”。
![]()
这种“老剧本重演”,背后其实是高市对内对外双线布局的体现,她知道,单靠日本一国在国际舞台发声,
一旦把声音放进G7的“扩音器”里,再配上几个“志同道合”的盟友,舆论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还不满足于G7的“原班人马”,干脆开始搞“G7+”,澳大利亚就是被拉进来的代表之一。
虽然它不是G7成员,但日本不断推动让澳大利亚参与关键会议和联合声明,意图很明显:通过“印太安全合作”把更多非西方国家拉进来,扩大对华施压圈。
![]()
可问题也来了,这种“拉帮结派”的做法真的有效吗?
从结果看,G7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欧洲国家对南海问题兴趣有限,更关心能源和中东局势。
德国、法国公开场合讲得温和,私底下更希望和中国保持经济合作,所以每次G7声明虽然调子高,但内容上往往是“高举轻放”,说得多,做得少。
![]()
澳大利亚来了,帮手真的是帮手吗?
在整个外交程序中,澳大利亚的角色令人费解,它既不是G7成员,也不是东亚国家,却在这场中日博弈中频频被日本拽出来“站台”。
为什么?原因可能是澳大利亚是“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而且和美国、日本的安全合作越来越紧密。
![]()
根据日本的设想,澳大利亚可以作为“第三方声音”出现在多边场合,为G7对华立场增添“多样性”。
比如,在南海问题上,澳大利亚一向态度强硬,配合日本的说辞毫不含糊,而在台海议题上,澳方虽然更谨慎,但在战略表态上也逐步靠拢美日。
不过,澳大利亚真的愿意为日本的战略野心买单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可不是小数目,铁矿石、农产品、教育输出……这些年中澳贸易虽有摩擦,但实质联系依旧紧密,澳大利亚政界也不乏“理性派”,担心过度站队会损害国家利益。
![]()
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亚在地理上虽属“印太”,却并不直接卷入中日之间的领土或历史纠纷。
它的地缘安全压力远不如日本那样迫切,所以,一旦局势升温,澳大利亚是否真会和日本“共进退”?答案并不乐观。
日本拉上澳大利亚,更多是一种“声势战术”:不是为了真打仗,而是为了给对手制造压力,让中国看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喊话。
而从中方的回应看,这一招并没打出预期效果,反而让中国更加坚定地划出红线。
![]()
中国这次的反应,不仅仅是一次外交抗议,更是一种战略宣示,中方明确指出,一旦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问题,那就不是“关切”,而是“侵略”,这不是措辞升级,而是政策底线。
在法律层面,所谓“侵略”并不是随便说说的,按照《罗马规约》的定义,侵略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军事干涉事实。
而高市早苗的言论,已经接近对台海局势的军事干预预告,这在国际法上是极其敏感的。
![]()
在历史层面,中国也没有绕过那本旧账,高市参拜靖国神社、否认战争责任的历史言行,在中国眼中,不仅是对历史的再伤害,更是对现实安全的潜在威胁。
中方强调,日本必须在历史认知上彻底反省,否则中日关系就不可能回到正轨。
而在战略层面,中国更是用实际行动来表明态度:南海、台海、东海,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区,任何外部势力如果想在这些地方搞“以小博大”,都必须做好面对严重后果的准备。
![]()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这次外交交涉中,不再止步于“抗议”,而是提出了三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历史认知不能乱碰,台湾问题不能插手,小圈子不能搞对抗。
这三条线,既是对日本说的,也是对G7说的,更是对整个国际社会说的。
结语
从高市早苗的“国会发言”,到G7的“多国合唱”,再到澳大利亚的“友情站台”,这场围绕台海的国际舆论战,其实更像是一场话语权的角力。
日本想借G7造势,中国则直接点题:你们这样搞,已经踩线了。
![]()
外交从来不是讲谁嗓门大,而是谁能稳得住,中国这次用“侵略”两个字,既是警告,也是信号。
告诉对手,这不是嘴仗,而是底线,台海不是试验场,不是谁想来就能来,当然如果G7和澳大利亚不是口头支持,那我们只好一块收拾了!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外交部驳斥G7外长会声明:坚决反对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观察者网——日本驻澳大利亚大使:愿意继续与中方对话,以避免误解
北京日报——外交部正告日本: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将构成侵略,中方必迎头痛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