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11月15日消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顺利返回。本次下行返回的科学实验样品涉及26个实验项目,包括9种生命实验样品、32种材料实验样品和3种燃烧实验样品,总重量约46.67公斤。
其中,小鼠实验样品着陆后,科研人员随即开展了现场处置。他们将通过观察小鼠的行为,并检测其生理生化等关键指标,初步解析小鼠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空间环境对生命体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除实验小鼠之外,其他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如斑马鱼和金鱼藻、链霉菌、涡虫、脑类器官等,及部分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于11月15日凌晨0时40分转运至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作为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对返回的实验样品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交付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其余的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后续将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运抵北京。
小鼠返回后状态如何?
另据央视新闻消息,4位“航天员”小鼠返回后,工作人员为它们铺好了柔软的垫料,并且放上了它喜欢吃的果冻、饲料,小鼠们也终于吃到了“家乡的味道”。
据科研人员介绍,小鼠状态恢复得很好,已经开始进食。
小鼠在太空生活得怎么样?
在太空,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白天黑夜,科学家特意在“鼠房”安装了照明系统,早上7时亮灯,晚上7时熄灯,模拟地球的日出日落,为它们守护着“生物钟”。
在太空,卫生也是个大问题,因为毛发、食物残渣和粪便,都会在空中乱飘,一不留神就会被吸入。所以,装置里特意安装了“风场”系统,可以把垃圾吹进收集盒,尽可能为小鼠提供清洁的环境。
小鼠在太空都有哪些变化?
失重让小鼠迷失方向,把四面墙壁都当成了地面,小鼠上演了各种“飞檐走壁”的绝活,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在太空饭量略减但饮水增多了。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表示,目前科研团队已建立天地一体化动物培养体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小鼠的生物研究有望助力理解生物体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化,推演其对人类肌肉、骨骼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