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济南多个小区物业或单位自建的“自管站”,构成了城市供暖体系中一个个孤立的“供暖孤岛”。它们“各自为战”,也冷暖不均,是许多市民冬日烦心事的源头。如今,这场持续多年的“九龙治水”正在成为历史。随着对自管站的全面“收编”,不仅意味着一份沉重责任地卸下,更标志着济南供暖告别了一个分散管理的旧时代,阔步迈入供热“一张网”统一调度、专业运营的新纪元。
![]()
“退”:自管站的“小时代”终结
“你看这个阀门,跟了我十几年了,现在终于可以‘退休’喽。”在济南西部一个建成近20年的小区换热站里,赵师傅抚摸着斑驳的管道,语气里充满了不舍与释然。
作为这个小区自管站的负责人,赵师傅的手机曾是小区的“供暖热线”,从管道漏水到暖气不热,从收费纠纷到设备维修,事无巨细,全都找他。
“自管站,说起来是‘自管’,其实就是‘自己管自己,好坏都得扛’。”赵师傅苦笑着说,“设备老了,想大修,钱从哪里出?向业主收钱,难度太大了。有时候只能小修小补,勉强维持。冬天压力最大的时候,不是供暖系统的压力,是我心里的压力。”
这种分散、粗放、标准不一的“小锅炉”式管理,是济南供暖历史上特定时期的产物。它们虽然在一定阶段承担了供暖任务,但也带来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能源浪费严重、居民投诉无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城市供热体系中的“肠梗阻”。
自2020年起,在能源供热“一张网”格局之下,济南热力集团破题起势,陆续接管全市464座住宅小区自管站(网)及匡山、绿园供热片区,一举破解供热遗留难题,不断提升“温暖指数”。
这些自管站的“退”,是济南供暖史上另一场深刻的“静默退场”。它们代表了一个管理分散、技术落后的供暖历史,正在全面退出舞台。这“退”,是民之所向,更是城市公共服务迈向集约化、专业化的必然。
“进”:供热“一张网”的智慧
旧的模式退了,服务和热源如何保障?答案在于供热“一张网”的构建。
每当接管一座自管站的同时,济南热力集团的智慧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那些刚刚被“收编”的自管站,其运行数据——压力、温度、流量——已经作为一个新的节点,汇入全市的供热“神经网络”。
“收编自管站,不仅仅是换块牌子,而是要进行彻底的‘手术’。”济南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会对这些站进行全面的勘察、改造、升级,将其技术标准、运营流程、服务体系完全纳入全市‘一张网’,进行统一调度和智慧管理。”
这意味着,落后的设备被更换,手动调节被自动控制取代,依靠经验的“人治”被基于数据的“算法”覆盖。更重要的是,小区的居民将享受到与全市其他用户同质、同价、同标准的供暖服务,享受“供暖管家”的专业服务。
这“进”,是格局之进,它打破了供热服务“碎片化”的壁垒,构建起全市一体、标准统一、调度灵活的供热大格局。这“进”,也是责任之进,从“谁家孩子谁抱走”的局部负责,转向“国家队”扛起保障民生底线的全局担当。
记者:张成地编辑:刘玉红编辑:孙菲菲校对:汤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