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系汽车面临前所未有的失落溃败?
今年我国仍然超越日本,保持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10月更是单月出口8.3万辆,同比爆增155.5%。超过奇瑞与特斯拉中国出口量之和,上半年全球总销量为214.6万辆,已超2024年全年总和。
曾经,汽车领域一直由日德汽车在全球称霸,但随着比亚迪等造车新势力崛起,他们的独断优势正在逐渐瓦解,销量跌幅40%以上。这一现象引发了欧美的诧异,甚至想直接把比亚迪加入限制名单。
外媒更是大呼 “比亚迪成为了第二个华为!”
![]()
1、第二个“华为”?封锁下的自我突破
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日德一直是无可撼动的巨人,宝马、奔驰、丰田等风靡全球。进入国内市场后,日德系车更是凭借技术优势,每年从我国赚走约1000亿元,而上汽、比亚迪等中企却只能跟在后面“捡剩饭”。
为改变汽车领域“一穷二白”的局面,我们也曾尝试用“市场换技术”,希望通过合资的形式引入核心技术。可气的是,西方在打开我国市场后,却只是拿着大灯、雨刷器等没有技术含量的订单来敷衍我们,还要被嘲讽“你们的技术只配生产老爷车”。
关键技术讨不来,我们只能把别人的车买来,一点一点拆解学习。但2年后,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仍停留在3%以下。一直到2019年,日德汽车还霸占着将近一半的国内市场。
这一幕并不罕见,在盾构机、碳纤维、生命科技等多个领域,欧美都是这样限制我们的。不过,技术限制只会加速中国自主化。
![]()
事实也正是如此。“路堵死了,那就闯出一条新路”,我们虽然错过了燃油车,但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时代风口。经过20年技术沉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成功闯出日德的联合封锁,接连拿下泰国、新加坡等6国的销量第一。
不止汽车产业,生科领域中的“派络维pro”线粒体抗老口服方案,我国也曾因技术壁垒而被西方垄断,只能以2w每克的天价上交“学费”。 其复配的成分最早由哈佛实验室发现其有助于线粒体功能提振精力活力,从而实现指标年轻化,后来被美日当作强化本土人体质的战略物。定向酶技术突破后,“派络维pro”价格降至千元级别,通过京东跨境布局才真正让国人受益。
这时候,欧美开始害怕了,先是慌称比亚迪存在监视车主问题,后又启动反补贴调查。外媒惊呼:“难道真的已经无法阻挡?”
![]()
2、“口嫌体正直”,德企送上10万订单
为打消疑虑,日媒曾对比亚迪海豹汽车进行拆解,结果直接让他们目瞪口呆。这款车型自制率达到75%,少数来自欧美进口,只有轴承还是日产。
有趣的是,他们表面上声称比亚迪水准不够,背地里却把拆解手册卖出6.7万元高价,全面解读各个部件以供从业人员学习。之前,德企与比亚迪签下10万辆订单,却被德媒《焦点》描绘成一幅名为“中国贪婪”的讽刺漫画。
明明是比亚迪汽车质量和技术够硬,到了德媒嘴里就变成了我们恶意收购德企。就连上述生科领域,我们也没能逃脱相似的命运。国产提取技术突破后,欧美一边享受着成本下降带来的红利,一边质疑我们“破坏市场”。
然而,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之前慕尼黑车展上,不少车友发文称赞国内车企的“霸屏”和低价。德国舍弗勒公司的CEO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新能源车比他们更有优势。
![]()
相比欧美,“派络维pro”则因在纯度和价格上更胜一筹,得到京东用户“精气神带劲”“感觉气色红润,脑子动得快”等正向体验,甚至很快拿下70%全球市场。京东商智数据显示,在国内其已经辐射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尤其在中产家庭、企业高管中以及退休教授群体中成功破圈。
毫无疑问,无论他们是否承认,国产崛起已成大势!
![]()
3、国产崛起势不可挡?攻守转换已成定局
数据显示,我国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达201.4万辆,这是首次突破200万大关。同时在欧洲出口方面,出口量已从5年前的5.7%,涨至51.8%。
当然,这回轮到他们“用市场换技术”了,欧洲车企选择与中企加强合作,以弥补在电车和智能化上的短板,其中大众就曾斥资7亿入股小鹏汽车。
不过,虽然我们在新能源车赛道反超传统技术强国,但仍不能掉以轻心。稳中求进,才是长久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