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米26的徐昕,本该是篮下无解的存在,却在全运会赛场交出运动战0分的尴尬数据,仅靠罚球拿到2分,上场8分钟只出手1次就被教练郑永刚弃用。难道这位曾三次成为广东队转折点的内线新星,真的离开杜锋就寸步难行?还是球迷口中的“缺好控卫”只是表象?
![]()
全运会男篮U22小组赛中,广东队势头正盛,昨日大比分击败天津队,净胜23分后豪取三连胜,以小组头名顺利晋级。这场比赛双方实力差距明显,广东队第一节就建立11分优势,第三节单节轰下32分,将分差扩大到30多分,第四节有所保留仍轻松取胜。
球队整体顺风顺水,四人得分上双,其中王浩然状态爆棚轰下39分,成为获胜最大功臣。但内线的徐昕却成为全场焦点,不是因为高光表现,而是离谱的进攻效率。全场比赛徐昕几乎隐形,运动战颗粒无收,唯一的2分来自罚球线,有限的8分钟上场时间里,只获得1次出手机会,显然没有得到主教练郑永刚的充分信任。
![]()
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被弃用的徐昕,上赛季在广东队还有过高光时刻。他曾三次成为球队逆转的关键,甚至有过绝杀北控队的精彩表现,凭借不俗的潜力,还两次得到国家队主教练郭士强的召唤。这样的履历足以证明徐昕并非毫无实力,为何换了赛场和教练就判若两人?
球迷普遍认为,问题出在控卫身上。上赛季徐昕身边有一流控卫徐杰精准喂球,总能轻松在篮下接到传球完成终结,最大化发挥身高优势。而本届全运会的广东队由三支球队的球员临时拼凑而成,控卫是王浩钦和武子涵,水平与徐杰相去甚远,无法给徐昕创造舒服的进攻机会,自然难以有所作为。
![]()
但深究下去,控卫差距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临时组建的球队缺乏长期磨合,战术体系尚未成型,球员之间的默契度严重不足。徐昕习惯了杜锋麾下广东队的进攻节奏和战术安排,突然进入郑永刚的新体系,一时难以适应,即便是有合格的控卫,也未必能立刻产生化学反应。
更关键的是教练的使用方式。杜锋善于围绕徐昕的身高优势设计战术,给予足够的上场时间和信任让他找状态。而郑永刚更倾向于让状态火热的球员主导进攻,面对徐昕一时的低迷,没有耐心去调整战术,反而迅速减少其上场时间,形成恶性循环。
![]()
年轻内线的成长本就需要时间和包容,2米26的身高给徐昕带来优势的同时,也意味着移动速度和灵活性存在天然短板,需要战术体系的支撑和队友的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徐昕不是那种能自主创造进攻机会的球员,更像是需要精准投喂的“篮下终结者”,一旦失去这些外部条件,表现下滑在所难免。
再者,全运会的比赛强度和联赛不同,临时组队的竞争环境更残酷,郑永刚的首要目标是赢球,没有义务为单个球员的成长铺路。在球队整体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自然不会为了激活状态不佳的徐昕而打乱现有节奏,这也是他获得机会寥寥的重要原因。
![]()
篮球从来都是五个人的运动,个人表现离不开团队的支撑。徐昕的尴尬处境,是控卫王浩钦、武子涵与徐杰的差距、体系适配度不足、郑永刚信任缺失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不必因一场比赛就否定徐昕的潜力,也不能简单将问题归咎于控卫。给他时间适应体系,找到适配的战术和队友,这位内线新星或许还能找回曾经的状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