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今天要跟大家聊一件发生在湖南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挑战赛现场的真实故事。一位来自贵州毕节的“草根英雄”——“刀疤哥”杨小永,他的故事让我感慨万千,也让我们看到了野外求生的不易和人性的复杂。
![]()
事情发生在11月13日下午,那天我作为记者现场目睹了不少细节,也被“刀疤哥”的坚韧折服。现场气氛紧张而又充满希望,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们都在拼尽全力。而“刀疤哥”,那天正坐在自己的简陋庇护所前,专注地用一根木棍在火上烤制,看起来像个野外技能的“行家”。
他叫杨小永,今年30岁,左脸那道明显的刀疤让他在赛场上立刻就被认出来。因为脸上的痕迹,他在网络上又被网友亲切叫做“刀疤哥”。其实,遇到他,我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特别坚韧,眼神里透着一份不服输的倔强。
他告诉我,他的庇护所用竹子搭建得挺简单,但内部布局还算合理。有一个像火炕一样的小空间,门口是个灶洞,床铺用的泥土和大石头堆起来,上面铺着干草。长约165厘米,宽大概60厘米,放着一些野生猕猴桃和其他食物,看得出来他很懂得利用野外资源。
![]()
“我这是在制作钻木取火用的木棍。”杨小永一边打磨一边说,“这能防止火苗灭了,方便我生火。以前有次晚上没注意,火熄了,啥都没有,只能重新钻木取火。”他笑着说,生火用的木棍选择得很讲究,材质要好,能用大约8分钟就能生火。
现场我还注意到,他的庇护所外边用竹子搭得挺结实,里面的生活用品也很简单:野果、干草、一些野生山药、黄精。他告诉我,自己之前换了十多个庇护所,终于在这里站稳脚跟。
说起脸上的疤,杨小永坦言:“这是车祸留下的。”他原本是一名油漆工,平日里生活压力大,喜欢挑战自己,才参加了这个荒野生存赛。“我喜欢吃野生猕猴桃,前阵子一次采了大概40斤,每天饿了就吃。”他说,他还打算再去山里找些山药、黄精之类的,有点儿像自己和大自然的较量。
![]()
我问他:“你觉得这次比赛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他沉默了一下,说:“其实还是自己要坚持下去。这里的环境变幻无常,晚上很冷,野生动物也不少。最难的是吃不饱、睡不好。这次我准备在这里过元旦,打算用自己学到的生存技能坚持下去。”他的眼神特别坚定,没有一点点退缩。
其实,看完他的故事,我心里满是感慨。这些野外挑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得多。除了身体的考验,更折射出一种不服输、勇于拼搏的精神。可是,也让我反思,这样的比赛到底有没有必要?它真的能锻炼我们的人性和意志吗?还是只是一场“极限的秀场”、一种“荒野的冒险游戏”?
更别提,像杨小永这样来自偏远地区、靠野外资源生存的人,他们的生活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艰难得多。没有城市的便利,没有现代的科技支持,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下来,真不是件容易事。如今,他面对的还不仅仅是比赛,更是生活的挑战。
![]()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说:“这样的比赛是不是过于危险?万一出事谁负责?”也有人觉得:“这是锻炼意志的好方式,但也要确保安全。”我觉得,比赛本身有风险,关键在于组织方的管理和救援体系是否到位。毕竟,野外生存,生死就在一线之间。
我还注意到,有些人评论:“这些勇敢的野外挑战者,是不是在炫耀自己?”其实,仔细想想,背后是对自我极限的探索,是一种突破自我的勇气。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不怕困难,勇于面对。
这次采访让我深刻体会到,“刀疤哥”杨小永不是个普通的参赛者,他代表的是一部分人,那些在偏远山区、在贫困边缘、在荒野中坚韧不拔的生存者。他们的生活或许没人关注,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你怎么看呢?是不是觉得荒野挑战赛越来越像“城市版的野外求生”?还是应该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真实的野外生活?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