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我写了一篇“擦边”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体制内。
讲述了以林小白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村干部,用创新的方式,帮助乡亲们卖农副产品的故事。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写公众号以来数据最好的一篇,截止目前超过1200的阅读量,其中平台推荐占比高达83.09%。
感谢微信公众平台的助推,让我觉得自己写了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
但在评论区,我关注到了两条评论。
第一条:“村干部也是体制内?”
![]()
第二条:“他绝对不是体制内,但凡了解一点,就知道,无论是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编制人员都不可能允许这种擦边的。他这种可能就是跟地方文旅签协议的那种外围宣传人员。”
![]()
我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惑:用创新的行为助农,在不在体制内真有那么重要吗?
为了所谓的“自证”,我去查了相关资料。以下是林小白的相关介绍:
林小白原名是林仰铎,出生于1997年,来自广东汕头。他曾是一名皮划艇运动员,退役后转型成为自媒体博主。自今年4月起,担任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中于村团支部书记,并被聘为绍兴市土特产代言人、乡村振兴宣传员和新昌县文旅宣推大使。
![]()
虽然村团支部书记本身不在编制内,但它并非与“体制内”毫无关系。
但是转念一想:我为什么要自证这个人到底在不在体制内呢?
难道就非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吗?我在这里先打上一个问号。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收获的农产品,苦于无路销售,最终要嘛烂在了地里、要嘛被商人以超低的价格收走。
我们还经常看到,普普通通的农产品,经过商人的包装,摇身一变贴上了“原生态”“有机”等各样的标签,以高昂的价格摆在了超市的货架上。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部分人“在其位”却没有“谋其政”呢?
更有甚者,他的评论里充满了满满的戾气。
他说:“假公肥私,私心杂念在作怪。”
![]()
说实话,看到这条评论的时候,我有点生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会把创新助农的行为,定义成为“假公肥私”呢?我不理解。
我写这个故事的本质,是想要肯定年轻人的创新助农行为——年轻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带着乡亲们一起跑在了致富的路上。
算了,不就结了,不要陷入“自证”的陷阱。
毕竟,两个想要“自证”的人,会没完没了。
创新助农,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