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黑红”不是红,也成不了网红

0
分享至

  郭美美炒作炫富账号遭永久封禁,主播“劳枝数到三”模仿死刑犯引发全网抵制,某地4名博主摆拍“直播绑架、贩卖器官”被行政拘留……近期多名“毒网红”被惩治,再次戳破部分从业者“流量至上、底线全无”的虚伪假面。

  有人将拜金主义奉为流量密码,两度触碰法律红线仍不收敛;有人把恶性罪犯当作创作素材,将司法尊严异化为博眼球的工具;更有人虚构惊悚违法场景,用谣言煽动恐慌、扰乱公共秩序。这些毫无底线的操作,早已突破正常网络表达的边界,不仅污染网络空间环境,更侵蚀社会公序良俗,挑战法治精神底线。

  流量时代,“红”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一些网红无所不用其极,用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尊严的方式引流获客,不仅拉低了网络内容品质,更搅乱了社会价值坐标系,让是非边界模糊、美丑标准错位。

  拜金炫富,扭曲奋斗导向。部分网红将“炫富”当作流量密码,账号内容充斥着豪车名包、天价消费、奢华出行等场景,甚至在传播中直言排斥普通群体,将拜金主义赤裸裸地摆上台面。他们刻意将非正常收入包装成“成功捷径”,把奢靡生活炒作成“人生目标”,向社会传递出“不劳而获才是赢家”的错误信号。这种价值观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社会共识背道而驰,让奋斗精神在拜金浪潮中消解,实干主义在奢靡炒作中褪色,更会误导青少年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

  消费罪恶,践踏司法尊严。有的博主为博眼球,将恶性犯罪案件、死刑犯相关情节当作“创作素材”,模仿罪犯言行、戏谑司法审判过程,把关乎生命尊严的悲剧异化为哗众取宠的表演。该类案件的判决,是法治对罪恶的终极严惩,是对受害者家属的正义告慰。当罪犯的恶行被当作流量卖点,司法程序被拿来调侃戏仿,法律的严肃性会被稀释,社会对罪恶的警惕心会被弱化,这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更是在公然挑衅法治精神、动摇违法必究的社会根基。

  虚构惊悚,扰乱社会秩序。有的自媒体为快速涨粉变现,刻意摆拍绑架、暴力、违法交易等惊悚场景,或编造虚假警情、灾难信息,用逼真的画面和煽动性语言制造恐慌,引发网民过度担忧甚至网络报警。此类行为已然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其恶劣程度远超普通低俗内容。

  价值观是网络内容的灵魂,丢了灵魂的流量,再高也是毒瘤;司法尊严是社会公平的底线,碰了底线的炒作,再火也是违法。上述无良“网红”抛弃职业操守、突破道德底线,在“黑红”赛道上越走越远,把网络空间变成了无底线博眼球的“名利场”,严重破坏网络清朗与社会安宁。

  在“流量即收益”的商业逻辑下,不少MCN机构和主播深陷“唯流量论”的认知误区。在他们眼中,只要能变现,规则可弃;只要能出圈,良知可抛。这种“劣迹变现”的畸形模式,不仅让扭曲的流量生态滋生蔓延,更易触发“破窗效应”,让“比烂”沦为捷径,让“逐丑”取代向上,最终波及整个互联网。

  平台审核缺位,算法推波助澜。有的平台为追求用户时长和活跃度,将“热度”奉为核心推荐指标,对炫富、低俗、冒犯性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通过算法主动推送、放大传播。平台的沉默纵容与算法的推波助澜,既为无底线网红提供生存土壤,更让网络治理陷入“打不尽、禁不绝”的困境。

  监管协同不足,壁垒加剧乱象。当下,网络监管仍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不同平台间信息不互通、数据不共享,导致违规网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甚至利用海外平台继续传播不良内容。监管的碎片化,让违规者有恃无恐,也让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流量有边界,网红有底线。

  近年来,针对网络空间治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监管力度和手段不断创新升级。从《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到《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办法》等,均有相关规定。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专门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

  但治理“黑红”乱象,不是单一主体的独角戏,需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治理体系,只有彻底清除网络空间的“毒瘤”,方能让“黑红”失去土壤,“正红”行稳致远。

  跨平台联合惩戒,堵死劣迹网红复出路。监管部门主动亮剑,不仅要对失德网红实施账号封禁,更深挖其背后的利益链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通过售卖高价劣质商品或虚假服务实现“炫富变现”的,严查是否存在诈骗、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对戏谑司法审判、践踏社会公序良俗的恶意炒作,明确法律边界,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建立劣迹网红黑名单制度,实现跨平台信息共享、联合惩戒,让失德网红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彻底堵死其复出之路。

  摒弃“流量至上”,重构内容推荐逻辑。平台要摒弃“流量崇拜”的短视思维,扛起网络治理的主体责任。一方面,重新定义内容审核标准,将公序良俗、正向价值作为核心指标,对炫富、低俗、冒犯司法等内容“零容忍”;另一方面,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少一些流量导向的“算法投喂”,多一些优质内容的“正向赋能”,让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创作者获得更多权重倾斜,形成“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

  不点不转不打赏,不给黑红生存空间公众是网络生态的受益者,更是治理的参与者。面对无底线网红,要自觉做到“三不”——不点击、不转发、不打赏,让不良内容失去传播土壤。同时,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念,使向上向善成为网络空间主流共识、坚守底线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用全民行动挤压不良网红的生存空间。

  加强行业自律,重塑网红职业形象。网红行业要建立健全自律规范,明确职业底线和行为准则,引导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MCN机构应加强对旗下网红的管理和培训,拒绝“劣迹炒作”,专注优质内容创作,用实际行动重塑行业形象,让网红职业回归内容为王、价值为魂的本质。

  说到底,公众需要的是带来温暖与力量的“好网红”,而不是扰乱公序、挑战底线的“毒网红”。唯有守住“正”的底线,才能丢掉“黑”的包袱,让网红经济行稳致远,让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来源 | “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值班编辑 | 胡炜

主编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新京报传媒研究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传媒研究
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
3567文章数 100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