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近期对华科技政策再度收紧,一场针对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的“数字围剿”正在布鲁塞尔酝酿。据彭博社披露,欧盟委员会正试图通过强制性手段,要求所有成员国将华为、中兴等中资企业的设备从本国电信基础设施中彻底清除。
在这场由欧盟高层推动的排挤行动中,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计划将5年前的非约束性建议,升级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硬性规定。
![]()
根据提案,拒不执行禁令的成员国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财政处罚。欧盟官员声称,此举旨在防范所谓“受中国政府影响的企业”可能构成的安全隐患。
然而,这项激进提案在欧盟内部引发了强烈反弹。多个成员国始终坚持电信设备采购属于本国主权范畴,强烈反对布鲁塞尔越权干预。与此同时,欧洲主要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发声,指出中国设备在性价比方面的显著优势,警告强行替换将导致建设成本激增和部署进度延误。
目前欧盟内部立场分化明显:英国、瑞典等国已对中国设备实施限制,而西班牙、希腊等国则继续秉持开放态度,保持与中资企业的正常合作。
针对欧盟的歧视性政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切中要害:“在缺乏法律依据和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运用行政手段强行排除特定企业,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平竞争精神。”这番表态不仅揭示了欧盟行为的荒谬性,更直指某些势力以“安全风险”为幌子实施贸易保护的本质。
林剑进一步强调,部分国家强行拆除中国电信设备的做法,已经导致自身数字化进程受阻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这些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损人不利己。
![]()
分析指出,欧盟此举折射出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困境。面对中美科技博弈加剧,欧盟既渴望保持战略自主,又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这种矛盾心理导致其对中国科技企业采取了过度防御姿态。
现实情况是,在当前关键时期,排斥技术成熟、价格合理的中国设备,不仅将大幅推高欧洲电信运营商的成本,更会严重延缓欧洲的数字经济转型进程。这种自缚手脚的做法,无异于在新一轮科技竞赛中主动弃权。
林剑此番表态,可谓一针见血,直戳欧盟的“伤心事”。如今的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早已今非昔比。在中美博弈这场全球瞩目的大棋局中,欧盟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格上桌,却还死抱着傲慢的老姿态不放。
若继续一意孤行,无视市场规则,无端打压中国企业,最终只会让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受损的只能是自身利益和欧洲民众的福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