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950年1月,越共领袖胡志明秘密访问我国。此时,法军控制着越南的大中城市,越共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北部山区,各根据地之间相互分离,处于法军严密封锁之中。
为了尽快打破敌军的封锁,摆脱困境。胡志明代表越南党和政府向毛泽东求援。会谈后,中国的援越抗法工作全面展开。6月,越共中央决定发起边界战役,应越共要求,中共中央派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陈赓率领中国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
7月7日,陈赓率人携带一部专用电台,启程赶赴越南。
![]()
二、历经曲折,边界战役首战告捷
8月14日,陈赓到达越南人民军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广渊,与越军总司令武元甲、总参谋长黄文泰等见面。
8月19日,经中国军事顾问们的昼夜奋战,边界战役计划起草工作提前完成。第二天,陈赓与武元甲对计划进行最后审查,予以通过。
此时在越南东北边界地区战场上,敌军总兵力为1.13万余人。边界战役作战计划的内容是:集中2万多兵力,以在中国整训过的第三0八师和第二0九团、第一七四团担任主攻,以地方部队和边界各省游击队配合作战,对法军4号公路防御体系实施进攻,围城打援,争取歼敌5个营,实现解放高平,打通与中国广西相连的陆上交通线,整个战役预计在30~40天内完成。
9月10日,胡志明主席从内地秘密来到广渊,亲自坐镇边界战役。
当陈赓向胡志明汇报对战役的初步设想时,胡志明一摆手,爽朗地说:“我非军事家,你做就行。你就像在中国一样,放手工作吧!不要事事汇报。”
![]()
这时,毛泽东也在密切关注着越南战役,他在接到陈赓汇报战役计划设想的电报后,致电陈赓,为保证此役胜利,毛泽东建议越军应在思想上做好连续作战的准备,以便对付敌人的增援部队.如果谅山方向敌增援部队被歼灭,则敌人统帅部可能迅速改正对越方力量的过低评估,而命令高平之敌逃跑,或于越军打谅山敌时,命令高平之敌弃城向南增援夹攻,越军于歼灭谅山援敌后,又有可能与高平援敌作战。因此,计划在40天内歼灭边界之敌是很稳妥和有利的。但如照上面估计的情况,则须准备在20天左右打大小三四个仗。
这是一封十分重要的电报,毛泽东的预见和提醒弥补了原来战役计划的不足,中国援越抗法的第一仗打响了。
在作战准备即将完成时,突然出现了意外。从9月3日起,法军飞机连续轰炸越军前指所在地广渊,并加紧了对4号公路沿线地区的空中侦察。另据报告,谅山、东溪一线敌军调动频繁,东溪守敌已得到增援,正在加修防御工事。这些情况引起了陈赓的高度重视。
正在这时,越军2名侦察员在东溪附近执行任务时被俘,另有2名越军第三0八师营职干部外出侦察,至今未归,下落不明。突袭东溪的计划很可能已泄密。
在此之前、陈赓曾几次阻止越军派人到敌据点周围活动,特别是要求各级指挥员一定不能擅自行动,以免暴露作战意图。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严重事件,陈赓向越军总参谋长黄文泰严肃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陈赓对此十分恼火,在电话里,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要求今后坚决杜绝此类问题发生。
鉴于东溪守敌兵力增加,越军部分干部攻打东溪的决心动摇,陈赓冷静地分析了局势。他判断,敌军兵力调整有两种可能,一是部队换防,二是调整部署,以图先发制人。但是,陈赓认为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就东溪作战而言,越军仍然占有绝对的兵力、火力优势,只要严格执行作战计划,完全有把握取胜。据此,陈赓坚持首攻东溪不变。
最后,越军前指采纳了陈赓的意见。
胡志明了解到这一事件的处理过程之后,对陈赓说:“你做得对,对越南干部的缺点,就是要不客气地指出来。”
为便于战役指挥,越军前指由广渊迁到东溪附近。9月15日,胡志明、武元甲和陈赓等人到达新驻地,这里紧靠中越边界。陈赓在战役期间一直住在中国广西省龙州县下冻区布局圩,而胡志明和越军前指则住在紧靠布局圩的越南境内。两地相距甚近,中间只隔着一个“布局关”隘口。当晚,武元甲与陈赓研究了有关情况,最后审查了作战部署。
16日拂晓,东溪战斗打响。越南边界战役由此拉开了帷幕。担任主攻任务的越军第一七四团迅速扫清东溪以北和西北方向的外围据点,占领了攻击出发阵地。然而,另一支主攻部队第二0九团却与前指失去联系,直到下午才搞清其具体位置,总攻时间被迫推迟。黄昏时分,总攻开始。担任火力支援的3个炮兵营实施火力袭击,炮击效果甚佳,守敌乱作一团。越军第二0九团、第一七四团和第四二六营、第十一营从不同方向相继向城区发起攻击。战至午夜时分,攻击分队已突入敌核心工事,战斗即将结束。
陈赓一直守候在电话机旁,得到消息后如释重负,他放心地休息去了。
不料17日拂晓,越军前指突然又打来电话说:部队根本就没能突入敌核心工事,现在正与敌僵持。这时,天已放亮,敌机马上就会来扫射,越军准备把部队撤出城区。
陈赓闻言,焦急万分,在电话中大声说:“千万不能把部队撤出来,要坚守既占阵地,否则,前功尽弃,而且后撤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伤亡!”
![]()
然而,就在陈赓与越军前指通话时,攻入城区的部队已开始后撤了。在撤出战斗时,由于缺乏严密组织,又遭到敌机轰炸扫射,损失很大。
早饭过后,陈赓与武元甲等人研究攻击失利的原因。原来部队没有严格遵守作战计划的时间规定,炮火袭击后,步兵分队没有立即发起冲击,却一味要求延长炮击时间,迟至午夜过后才攻入城区。结果打了不久,天就放亮,越军又对敌机存有恐惧心理,无心恋战,所以仓促撤出了战斗。另外在战斗过程中,各级指挥员大多没有随部队一起行动,指挥所位置普遍太靠后;加之通讯联络组织得不好,指挥员不能掌握部队行动的确切情况,更无法对部队实施有效指挥。
陈赓指出这些缺点后,越军前指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调整了攻击部署。
17日黄昏,越军再次对东溪发起攻击。到夜间9时,第二0九团率先突入市区,其他部队也进展顺利。战至午夜,占领了市内部分地区。但是,始终无法接近的核心工事。越军又要后撤。陈赓坚决反对部队后撤,说:“你们不能再像上次那样,马上查明攻击受阻原因。”
结果,越军前指发现各攻击分队之间缺乏协同,进展速度相差悬殊,四面围攻变成了一面硬攻,守敌得以集中力量对付越军主攻部队,致使攻击受阻。
陈赓立即提出两条意见。第一,打到那里就像钉子一样在那里,决不能后撤。只要大胆地与敌军纠缠在一起,敌机来了也无可奈何。第二,立即调整部署,改一面突击为四面攻击,西面、东面部队为主攻,北面、南面部队为主攻,使守敌无从招架,越军前指接受了这些建议。18日晨2时,部队又发起总攻,不到1小时即入敌核心工事,到上午8时,战斗全部结束,守敌260余人被歼,残敌20余人逃往七溪。
边界战役首战告捷,越军上下兴奋异常,求战情绪空前高涨。战斗胜利的当天,胡志明来到陈赓驻处,兴致勃勃地吟诗一首,赠给陈赓。诗曰:“携杖登高观阵地,万重山拥万重云。义兵壮气吞牛斗,誓灭豺狼侵略军。”
陈赓读罢此诗,兴奋地说:“胡主席下这么大的决心,敌人一个也跑不掉了。”
东溪战斗结束后,法军总指挥部重新调整了4号公路的防御部署。2天之内,法军从谅山等地向七溪紧急调运部队,使在七溪集结的兵力达到3个步兵营、1个空降大队,而且都是精锐的外籍雇佣军部队。与此同时,法军还调集大批部队,对越南党和政府所在地太原地区进行“扫荡”。
法军这一调整后,越军原定东溪战斗后接着进攻七溪的计划变得困难。
![]()
三、沉着应对,边界战役全面胜利
这时,陈赓并没有在东溪战斗的胜利中陶醉,相反,他认为应该停止执行攻击七溪的作战计划,另寻战机消灭敌人。他向胡志明、武元甲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并说:“从目前情况分析,敌增兵七溪,似有北上收复东溪的企图,可让部队先后撤一步,在东溪附近设伏,待七溪之敌北上后。争取在野战中消灭之。”
胡志明、武元甲均同意陈赓的意见。
随后,越军准备在七溪北上之敌进至东溪以南地区时,两翼设伏部队首先从敌侧后发动钳形攻击,封闭口袋口,正面部队则随后出击,将敌人歼之。
可是,战局并没有向预计的方向发展。连续几天,阴雨连绵。法军只是加紧对太原地区的“扫荡”作战,而在东北边界战场上则一直按兵不动,仅仅是继续向七溪增兵而已。越军部队长时间在野地埋伏。出现了许多困难。干部战士议论纷纷。
![]()
敌人到底酝酿什么阴谋?增兵七溪却按兵不动。难道要固守七溪,还是在等待北上的有利时机?战场情况扑朔迷离,陈赓陷人了深思。他最担心敌人已觉察到越军作战企图,不从七溪北上。这样,越军欲攻城则困难重重,欲野战则无敌可打,整个战役计划就要落空。过度的操劳。加上心情焦虑,陈赓的身体终于支持不住了,疟疾缠身,腹泻不止,被迫卧床休息。
在这关键时刻,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几次致电陈赓,指出:你们的部署是对的,敌人一定要增援的。同时,还指出,如能在与敌争夺边界地区的作战中,大量消灭法军的有生力量,是很有利的。要准备进行几个月的战斗。毛泽东的战局判断坚定了陈赓以运动战的方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信心。
接着,陈赓冷静地分析了战场情况。他认为,边界防线,法军已苦心经营多时。东溪一战,法军虽遭失败,但远不至于大伤元气。法军决不会容忍越军在高平、谅山之间楔入一颗钉子,使整个防御体系处于被分割的状态。所以,七溪之敌一定会出动北上,越军进行运动战的时机必然来临。
9月27日,大病初愈的陈赓不顾身体虚弱,来到胡志明住处。
见面后,陈赓说:“要坚持原定作战方针不变,决不能因敌军扫荡太原和七溪之敌迟迟未动而改变决心,要坚决地集中主力部队在东北边界战场寻机歼敌。鉴于目前七溪之敌迟迟不动的情况,可命令位于西北边界地区的部队加强对黄树皮、那邦等据点的进攻,威胁老街,让围困高平的部队把包围圈收得更紧一些,敲山震虎,七溪之敌及早出动北援。另外,派第一七四团向七溪以南佯动,给敌人造成人民军主力已南下回师太原的假象,让敌人放胆北上。”
这一建议得到了胡志明、武元甲的同意。
在越军部队积极佯动的促使下,敌军终于开始行动了。9月30日晚。七溪之敌以三个多营计2000余人组成北上兵团,在上校指挥官勒巴率领下,星夜出动,向北推进。10月1日晨,在东溪以南数公里处与越军二0九团警戒部队遭遇。
![]()
久盼的战机终于出现了。
陈赓立即向越军前指建议:“按既定计划开始行动。”
越军前指按照陈赓的建议马上命令第二O九团对法军不作坚决阻击,让它大胆北上。
10月2日,勒巴兵团逼近东溪以南那巴高地一线,完全进入了越军伏击圈。
陈赓感到战机已成熟,遂建议担任翼侧钳击的第三O八师开始出击,吃掉这块送到嘴边的肥肉。但是,越军还是不敢出击。为说服越南前指立即行动,陈赓解释说:“战机稍纵即逝,如勒巴兵团觉察到自己进入了包围圈,就会立即后撤,那时想打也打不成了。”“那怎么办?”
“现在必须命令部队立即出击,有多少部队就派出多少部队,先把勒巴兵团围住,再集中兵团歼灭之。”
最后,越军前指接受了陈赓的建议,令第三O八师和其他部队逐次投入战斗,至10月2日下午4时,勒巴兵团已处于越军部队的包围之中。
这时,狡猾的勒巴已觉察到了自己侧翼正受到越军部队的威胁,遂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在那巴高地一线构筑工事。越军部队遵照前指命令,将那巴高地团团围住,准备10月3日晚发起总攻。
此时,情况进一步明朗,法军突然之间明白过来,意识到了处境的严峻性,法军总指挥部为越军在整个边界地区所展开的强大攻势所震惊,马上调整军事部署,于是,总司令加尔庞吉埃下令放弃北部边界沿线的军事所在,收缩兵力,以图日后反攻。在东北边界地区,法军决定放弃高平,集中兵团退守红河三角洲地区。10月3日,高平守敌1000余人在上校指挥沙格东率领下,组成沙格东兵团。
炸毁城内发电厂等主要设施,弃城沿4号公路南撤,准备与勒巴兵团会合,撤回七溪。
早在战役发起之前,毛泽东就向陈赓明确指出过高平之敌弃城南撤的可能性。所以,敌人的行动正在陈赓的意料之中。相反,通过高平之敌的行动,陈赓进一步准确地判明了七溪之敌是为接应高平之敌南撤而北上这一真实意图。敌军脱离重兵设防的坚城,正是越军扬长避短,在野战中大量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陈赓力促越军前指把握住这一绝妙战机,投入全部主力部队,首先歼灭勒巴兵团,然后消灭沙格东兵团。
10月3日晚,越军部队开始向勒巴兵团展开攻击。激战一夜,法军伤亡400多人。勒巴感到大势不妙,便命令剩余人员丢弃重装备,全力向西突围。
![]()
这时已是拂晓时分,越军经一整夜战斗,有些疲劳,加之疏于警戒,没能组织有效的拦截,结果,勒巴兵团突出包围圈,逃进了东溪西南7公里处的谷社山地。
陈赓为失去一次歼敌良机而惋惜。然而木已成舟,只能尽力采取补救措施。他判断,勒巴兵团既然为接应高平之敌南撤而来,不会就此退回七溪,一定会在谷社山地凭险固守,等待与高平之敌会合。这样,越军聚歼勒巴兵团的战机依然存在。
越军前指同意陈赓的分析。命令第三0八师等部队迅速向西追击,同时令有关地方部队和游击武装全力阻止高平之敌南下。10月5日,越军第三0八师、第二0九团等部队在谷社山地将勒巴兵团再次予以包围,并随即发起攻击,占领了外围制高点,将勒巴兵团压到了几座孤立的石山之上。
谷社山地,地势险峻,溶洞众多,便于防守。勒巴兵团凭借深洞、岩石等险要地形拼死顽抗,越军几次攻击都没有奏效,伤亡较大,深战斗陷入了僵持状态。
法军总指挥部得知勒巴兵团再次被围的消息后,马上采取紧急救援措施。高平南撤的沙格东兵团轻装前进,迅速向勒巴兵团靠拢;七溪部队组成那本兵团,在那本上校指挥下,再次北援,准备以勒巴兵团固守谷社山地,以沙格东、那本两个兵团南北对进,构成对越军的反包围。10月6日,由于高平南撤的沙格东兵团一路冲破越军地方部队的截击,到达谷社地以北一公里处,与越军负责外围警戒的第二○九团部队交战。而七溪两度北上的那本兵团也从南面逐渐逼近了越军包围圈。战局骤然紧张,越军前指紧张起来。一位负责干部打电话给陈赓,说:“北、南撤之敌即将会合,勒巴兵团一时很难消灭。情况很严峻。”
“你的想法呢?”陈赓问。
“现在我军部队连日苦战,已很疲劳了,继续打下去恐怕坚持不住,部队准备撤出战斗。”
陈赓回答说:“战役发展到目前这个程度,正是敌我双方进行最后一搏的关键时刻。谁能坚持住,谁就有可能获胜。如果越军此时撤出战斗,不仅会前功尽弃,后果也不堪设想。现在决不能姑息部队的情绪,而要动员部队克服困难,打出一股狠劲,在气势上压倒敌人,不惜任何代价夺取胜利。”
陈赓的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肯定。但是,前线越军仍要后撤。于是,陈赓马上将毛主席的电报及自己就战役指挥写成的一封信送给了胡志明主席,并坦率陈述了自己对战局的基本看法和对越军作战的几点意见,提出要按既定计划坚决地打到底,即使不能一下吃掉敌军,也要围住敌军,逐步消耗、歼灭之。同时,他要求对越军干部思想进行整顿,坚决克服游击习气。树立敢打硬仗、恶仗的信念。最后,他还建议胡志明采取适当方式鼓励前方指战员,决不能让勒巴兵团与沙格东兵团会合。
胡志明看过毛主席的电报和陈赓的信之后,亲自干预战役指挥,立即命令越军前指集中第三0八师和第二0九团对勒巴兵团实施总攻。
胡志明主席亲自下达命令,加之陈赓在电话中以严厉的语气提出了意见,对越军前指震动极大。紧接着,陈赓又与武元甲等领导干部诚恳交心,并帮他们具体筹划了总攻部署,越军前指信心大增,决心不惜任何代价打赢这一仗。于是,越军前指下达限时歼敌命令,限令部队务必在7日之前坚决歼灭勒巴兵团。
这时,果不出陈赓所料,勒巴兵团龟缩在谷社山地,突围不出,已陷入一片惊慌之中。勒巴本人更是斗志尽失,只求尽快脱身。他在电台上向上司呼救说,“我们伤亡严重,再不来解救,今晚就会有悲剧发生。”
上司无奈,只好令其设法突围。
勒巴回答说:“满山遍野都是越军,突不出去。你们还是快派飞机来把我接走吧。”
但是,勒巴想跑也来不及了。6日晚,越军第三O八师等部队对勒巴兵团发起了总攻,战至7日清晨,侧后突来的部队占领了法军阵地中的制高点——“猫耳朵山”,并由上向下对敌发起猛攻,勒巴兵团立时乱作一团。越军部队趁势从四面八方展开向中心攻击,很快歼灭了敌军主力。勒巴率百余名残兵躲进石洞顽抗,不久也被消灭。勒巴连同他的参谋人员都作了俘虏。
在聚歼勒巴兵团的时候,高平南撤的沙格东兵团终于突入了谷社山地,战局急转直下。陈赓立即向越军前指建议:“以第二0九团负责搜剿残敌,令第三0八师迅速转向北面,投入歼灭沙格东兵团的战斗。同时以部分部队缠住那本兵团,待消灭了沙格东兵团后,主力挥师南下,消灭那本兵团。”越军前指完全接受陈赓的建议,并立即依此下达了调整部署的命令。
胡志明主席亲自给第三0八师写信鼓舞士气。7日上午,越军三0八师士气空前高涨,投入了围歼沙格东兵团的战斗。沙格东兵团自离开高平后,一路上遭到民兵游击队的拦截、袭扰,早已精疲力竭。因此,聚歼沙格东兵团的战斗发展异常顺利,当天下午,越军就攻占了沙格东的指挥所,活捉沙格东及其参谋人员。法军部队群龙无首,四处逃散。至9日,谷社山地战斗全部结束,勒巴兵团、沙格东兵团两支法军精锐部队计3000余人全部被歼。从七溪北援的那本兵团见势不妙,仓皇南撤,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狼狈逃回七溪。
![]()
谷社山地之战。使法军在越北战场上的机动部队丧失过半,这是自印支战争开始后法军所遭受的最惨重的失败。法军遭此沉重打击,惊恐不安,加尔康吉埃只好下今边界据点的部队立明后撤河内、海防一线。10日,法军撤离七溪,扫荡太原地区的部队也于同日撤往河内。此后几天,边界地区的法军仓皇撤退,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越军部队乘胜前进,至10月底,相继解放了那岑、同登、谅山、禄平、安州以及西北边境地区的老街、黄树皮等重要城镇。边界战役胜利结束。
素材来源:
《十大将军》之玩笑大王——陈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