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终于签署拨款法案,结束了美国政府长达43天的停摆,但美国的经济却并未因此而重回正轨,因为在特朗普签署法案之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了对美经济增速预期,预计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将低于之前预期的1.9%。
同时,由于美国仍旧面临着内部需求疲软、就业增长放缓、劳动力流入减少、关税政策混乱等问题,IMF对未来美国经济发展也并不看好,认为美国经济正受到抑制,至于具体经济预期,则由于政府停摆造成的数据缺失而无法预估。
![]()
同样在14日,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强调中国在今年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而在IMF发布的经济展望中,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期为4.2%,高于全球及亚洲平均水平。
在中美贸易矛盾逐渐降温的今天,这两组反差的数据背后,蕴含着中美博弈的长线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美国逐渐走入“阳谋”的路线。
中美缓和长期程度上有利于中国
在本轮中美首脑会晤之后,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中国前段时间的反制明明取得了成效,实现了稀土原料层面的对美“卡脖子”,而且手中还握有多项产业优势,可以继续维持对美反制,为何要如此迅速与美国缓和贸易关系?如果特朗普后续反悔,中国有反制办法吗?
![]()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中美两国关系始终是“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而缓和中美贸易关系在长期程度上有利于中国。
如果中美贸易关系并未缓和,特朗普继续以关税政策遏制中国;而中国以关键矿物出口管制反制美国,在短期内美国固然会因为失去原材料而陷入困境,但中国同样也会损失出口份额。这对中国来说并不是致命伤,可以通过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与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来缓解,但终归会影响到出口经济。
![]()
而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之后,表面上双方各退一步,中国放宽原材料出口限制,美国放缓对中国加税,但在中美经济环境的反差之下,中国所要做的只是维持稳中向好的发展,美国却需要回头解决国内的重重矛盾,在保全合作利益的前提下,双方仍旧是此消彼长的局面。
不仅如此,中国还在中美贸易缓和的过程中留下后手,确保主动权掌握在中方手中。
中国不担心特朗普反悔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主席温迪·卡特勒就在数日前公开表示,虽然中美贸易关系有所缓和,但中国方面仍未取消4月份设立的出口管制框架,保留了足够的谈判筹码,因此中美很可能进入长期的循环式谈判,中国希望以“耐力”战胜美国。
![]()
对美国来说,这就是一个“阳谋”,如果和中国翻脸,美国会迅速进入困境;而同中国进入长线竞争,不仅仅要处理国内困局,还要提防中国的后手。美国不论选择哪一方,最终都很难获得自己想要的胜利。因此即便特朗普反悔,也不可能逆转局势。
![]()
或许对于美国来说,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对中国的霸权主义幻想,维持中美积极合作。毕竟在中美此消彼长的局面下,美国已经逐渐失去主动权,将注意力更多放在改善美国自身经济状况,恢复美国国内民生,对美国来说意义要远大于去打一场不可能获胜的贸易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