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农村调研时,发现成比例地存在一部分大龄未婚青年,面临结婚难问题,一旦超过30岁左右,便被当地人称之为光棍。而对于为什么打光棍,村民一般的解释是因为青年过于老实,也因此被称之为老实人光棍。“老实”的内在含义是实在,诚实,用于形容光棍,则是指这些青年嘴笨,“不会花言巧语哄骗女孩”,经济能力中上,肯干愿干能吃苦等。总之,老实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老实人成为光棍,有很多解释,主要是婚配逻辑中的城市挤压农村,即男多女少,女性流入城市的逻辑下,农村男性被剩下来。
按理说,老实人成为光棍,那么不老实的人为什么最终也成为光棍。在西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北地区等调研,发现也存在相当一部分群体,能说会道,也挺吃苦耐劳,赚钱能力在当地属于中上,最终也成为了光棍。这类型光棍的区别是,有过多段恋爱的经历,有些人也结婚了,最终要么是没有从恋爱走向结婚,要么是婚姻破碎,对于这样的一种现象,也需要解释和关注。
一、不老实的人的恋爱实践:老少配和向下竞争
在西南地区调研时,总会听到女孩子找到的男朋友往往都是大自己七八岁甚至上十岁,女孩子对此的解释是,年纪大的男孩子更让人有安全感,更懂得如何“疼人”。
小A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有过一段恋爱经历,回家后父母安排下第一次相亲结婚对象,第二次结婚对象都是比自己大十多岁的。按照她的说法,打工地自己孤苦无依,和自己的同龄男孩都还在玩,根本不是认真谈恋爱的首选,而大自己十多岁即25、26岁的男孩看起来都比较成熟,是值得信赖的。至于父母在为自己安排相亲对象时,也会考虑男性岁数更大,更让人觉得其老实可靠等。
王哥今年31岁,有过多段恋爱经历,说大多数都比自己小七八岁。按照他的理解,当他25、26想结婚时,和自己同龄的女孩要不就结婚了,要不有更高的追求(物质、经济),而找小自己几岁的女孩,这些人往往都还有对爱情浪漫的想象和追求,不那么世俗化,谈朋友是很好的对象。
与之类似的论述很多。这就反映了不管从女性视角来看,还是男性视角来说,不老实的人的恋爱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老少配,往往男方比女方大七八岁,男方的心智更为成熟,在恋爱中掌握主导权。女方则多数属于刚进入社会打工,心智相对不成熟。这种情况下,就像很多男性所说:对这些小女孩,嘴甜一点,话说好听一些,钱舍得花一些,基本上就能顺利谈到对象。
二是向下竞争,正如一位访谈对象所说:“成熟的姑娘不好找,傻白甜的小姑娘一大堆”,这些相对大龄的男性找小自己七八岁的女生谈对象,相比于小自己七八岁的男孩具有两个优势:其一是情感优势,更具有提供情绪价值的意识,更懂得如何讨女孩子喜欢,其成熟、阅历等能够给予女生安全感;其二是经济优势,虽然都在打工,但是经历长时间的积累,相比于初入社会的男孩而言,其可支配的经济要更多一些,所以也就有了这些人说的“出手阔绰一些,也是吸引对方的一种方式”。
二、成家难和守家难
不老实的人相比于老实人,有更多的情感和恋爱体验,但是走向结婚时,也同样还要经历“梦碎”。正如中部地区的农民说:邻居家的男孩很活泛,女朋友谈了不少,就是没结婚。
成家难:恋爱是发生在城市的,是两个人之间的,但结婚是发生在农村的,是两个家庭的。访谈发现,很多人在恋爱期间出入电影院、大商场、KTV,男方有能力满足女方的浪漫化追求。但到谈婚论嫁,女方要到男方家里看看,女方的父母也要介入,这时候,面对农村男方相对破败的家等,女孩和女孩父母都是不愿意的。从婚配的实践来看,女少男多,女性确实作为一种资本和资源,可以在婚配市场上将自己抬向更高,即农村女孩找城市男孩,且不说男孩有没有本事,男孩家庭房子、车子等具备,要比嫁给农村男孩更具有优势,“少奋斗几年,不用吃苦等”。
网上不也有很多段子,农村男孩将自己在城市谈的女朋友带回农村老家,女方发现男方家徒四壁,不进门转身就走了。虽然具有戏剧效果,但也反映了实际。即男方的情感供给优势和经济优势是短时期的,在面临结婚时,能不能拿出彩礼,有没有房子、车子,即便是追求浪漫,女方和女方父母都会考虑这些更为实用和世俗的标准。
守家难:结婚的多数是,以怀孕为契机结婚,在老少配的恋爱模式下,会出现很多怀孕的情况,有些人便就此结婚。还有则确实是相信男孩可以给自己安全感,给自己明确的未来等,不顾一切结婚再说。
但结婚之后,婚姻会受到夫妻生活居住模式影响。一种是夫妻共进退,即两人都在城市一起务工,居住在城中村,工厂提供住房等等。相对而言,这类型的生活居住方式,每天都能见面、沟通,婚姻比较稳定。但仍然会发生的情况是,女性对自己的婚姻产生怀疑,不结婚前,自己的生活和婚后的生活天差地别,而自己本身还比较年轻,就有“离婚再做打算”的可能。
二是夫妻城乡分居模式,即婚后不久,女性要回老家待产、生育、照料孩子等,夫妻之间一年难得聚几次。女性日常更多相处的是自己的婆婆和孩子,孩子不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婆婆可能因为代际观念而多生活性摩擦,如一个女孩讲的,婆婆因为自己生的是女儿,坐月子期间伺候自己都很不上心,吃的很差。不少人在此期间就会对婚姻产生怀疑,结婚是为了生育么。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女性本身还是作为不那么成熟的人“奉子成婚”的,她还没有从浪漫追求转换到担任母职,妻职等,这种突然的转变,自己不再是丈夫和家人的中心,反而是孩子成为中心,这种心理失衡下也会产生问题。
三、物质基础和县域进城
无论是准备从恋爱到结婚,还是顺利结婚进入生儿育女阶段,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经济基础。恋爱阶段,男性个人的经济能力不能代表准备结婚时家庭的经济实力,很多人到结婚时,家庭拿不出钱来。结婚之后,男性的经济能力和给家里的支持情况不足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浪漫的追求要服务于过日子的逻辑。
过日子视角下,情感互动重要,但物质更是基础。总的说来,不老实的人所具有的优势是恋爱优势,而非婚配优势。当前婚配的逻辑依然是物质基础。只是说,相比之下,在都有房有车的时候,男方嘴巴更甜更会说可能具备竞争优势。但光嘴甜而缺乏经济基础,在婚配市场是没有基础的。
婚配逻辑:年龄相仿和门当户对缺一不可。
不老实光棍利用的是年龄优势,相比于早恋的男孩,更具有情感和经济基础来争取早恋女孩的芳心。但从恋爱到结婚,还要讲究门当户对,即经济基础,农村青年整体没有竞争优势。
值得继续思考的是:我们中部地区农村调研,一个两千人的大村子可能有上百人属于光棍,周边的县市都是如此。很多人反映说,以前以为是没有买房买车,男孩子结不了婚。很多人具备了竞争意识,家里人掏空家底,买了房、车,还是没法结婚。
这里需要思考的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婚配也并不仅仅是指县域范围内竞争。正如我老家,以前在县城有房就可以,现在至少要在市里或者省会城市有房才行。
县域进城不是终点,而是中转站。中西部的县城没有就业,没有生活。农民家庭进城无法维系家庭完整。婚后仍然要男性外出务工来支撑女性在县城陪读生活,并且乡下的父母还要给予日常支持。这种情况下,注定是无法日常互动和紧密联系的。
要么结不了婚,要么婚姻不能长久维系,除非在打工地有房有车,但这又是很多打工人短时期难以达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