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这四个字,1973年差点被一艘没有发动机的木筏推翻。
![]()
西班牙学者圣地亚哥·赫诺韦斯把11个互不相识的男女塞进20平米不到的甲板,漂大西洋101天,想看他们什么时候为性、为地盘、为食物撕破脸。
![]()
结果他盼来的不是全武行,而是每天6.7次顺手递水、轮流值夜、合力拉帆的“无效数据”。
老爷子嫌不过瘾,把85%的温馨记录直接扔抽屉,只留下0.3次拌嘴写进论文,硬说“人类果然好斗”。
这份被剪裁过的“真相”,一骗就骗了外界半个世纪。
2023年,最后健在的参与者玛丽亚·博恩斯塔姆拄着拐杖去柏林,给纪录片《Acali:和平之筏》站台。
老太太把当年私藏的日记摊开,纸页发黄,字迹被海水洇成花,却清楚记着“今天Yamaki又偷偷把最后一块巧克力掰成11份”。
镜头扫过,观众才发现所谓“人性实验”更像一场导演失控的真人秀:学者越想点火,船员越合力灭火;越禁止夜里聊天,大家越挤在桅杆下哼歌。
赫诺韦斯在船尾写观察笔记,船头的人正凑钱给晕船的同伴织吊床,谁也没空配合他的暴力剧本。
剑桥团队把原始卡片重新编码,结论简单得有点好笑——如果把互助算作“正”,冲突算作“负”,这艘木筏的社交温度比多数写字楼高。
催产素曲线在第三周集体飙升,脑电同步性赶上长期冥想者,等于说“一起倒霉”比任何团建都管用。
讽刺的是,学者当年眼里最失败的数据,如今成了神经科学里最漂亮的曲线。
故事还没完。
挪威人宣布2024年再来一遍“Acali 2.0”,全程直播,高清摄像头无死角。
消息一出,评论区先吵翻天:有人押宝“这次肯定翻车”,有人赌“合作依旧”。
其实答案早写在过去——Yamaki的女儿翻出父亲回港后写的唯一一句话:“如果下次还让我上船,我会把研究员也拉上,让他亲眼看看人怎么活。
”老爷子后来PTSD,不是被同伴吓的,是被“必须演坏人”的预期逼的。
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把旧木筏摆在大厅,玻璃柜外每天排长队。
游客抬头看那根被缆绳磨到起毛的桅杆,很难想象它载着11个年轻人和一位愤怒学者横穿了整个大洋。
讲解员只说三句话:他们没饿死,没打起来,也没成为数据。
走出展馆的人大多沉默,大概在想:也许真正的实验不在海上,而在我们心里——当“人性本恶”被包装成知识,大家宁愿信阴谋,也不愿信一块被分享的巧克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