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边上的公园,枫叶已红透了大半。靠在窗前,我有点呆,给朋友发了一条微信:“不知不觉已是深秋,2025年只剩最后一个半月,这日子过得实在太快。”
朋友给我回了一句:“起早摸黑,今年还没赚到什么钱。”
我给他写了四个字:“不亏就赚”。
![]()
手头刚好收到野村综合研究所寄来的一份日本人的《资产调查报告》,是2025年版,我泡了一壶茶,坐下来开始认真地读一下这一份报告,想看看日本的“有钱人”都是如何赚钱的?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调查报告说,2025年,日本资产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万元)以上的“富裕层”家庭,总计约165万3000户,占全国总家庭数的3%左右。其中,1亿至5亿日元的“普通富裕层”153万5000户,5亿日元以上的“超富裕层”11万8000户。这两个阶层总资产高达469万亿日元(约21.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日本GDP的85%!
看到这一数据,我吃了一惊,3%的人,握着全国近九成财富。这数字,像极了羽田机场的客机——大多数人挤在普通舱里,少数人却坐在头等舱,悄无声息。
但别以为这3%是天生的“富二代”俱乐部。这份调查报告的数据告诉我们,这几年,日本“有钱人”正在缓慢却坚定地扩张。2005年调查启动时,1亿日元以上家庭仅70万户。到2011年金融危机谷底,也才81万户。可从2011年起,这数字像春笋般节节攀升:2015年121万7000户,2021年148万5000户,到2025年已达165万3000户,14年翻了一倍!为什么?不是印钞机开了,而是日本进入了“静水深流”的财富积累期。
![]()
要明白这点,得先看看日本的财富金字塔是咋样。野村综合研究所把日本人家庭资产分成五层:最底层“大众层”(3000万日元以下)4424万户,占总家庭86%,资产却只占26%;往上“上大众层”(3000万至5000万)576万户;“准富裕层”(5000万至1亿)403万户;再往上才是主角——“富裕层”和“超富裕层”。
有趣的是,准富裕层403万户,人数比富裕层多一倍,资产却只多1万亿日元。这说明什么?财富一旦跨过1亿日元门槛,就像滚雪球,增速突然加快。1亿是分水岭,过了这线,资产增值像坐上新干线列车。
那么,这些“有钱人”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有三种典型的诞生路径。
第一种,是“沉默的继承族”。东京湾岸的高级公寓里,住着一位77岁的老先生,每月准时来银行存100万日元(约5万元人民币)现金。银行问他来源,他只说“父亲留下的”。原来,他父亲是二战后创业的中小企业主,靠生产汽车零配件起家,90年代地产泡沫时在六本木买了三栋楼。如今租金每月300万日元,税后剩200多万,老人家一分不动,全存银行。30年复利滚下来,本金加利息,已超3亿日元。他从不炒股,只信“看得见的砖头”。这类人,占超富裕层近四成,资产多来自不动产增值和代际传承。
第二种,是“隐形的企业家”。大阪市难波的商业街,有位50岁出头的社长,穿着优衣库西装,来银行办贷款时,银行才惊觉——他名下有7家物流公司,专做亚马逊日本公司的最后一公里配送。疫情三年,业务暴增,他却从不炫富,连员工都不知道老板资产。2024年,他一次性还清3亿日元贷款,理由是“利率要涨了”。这类人,多是中小企业主,靠实业积累,资产多在1.5亿至3亿区间,他们信奉“现金为王”。
第三种,是“薪资贵族”。靠近皇宫的千代田区的高级公寓楼里,住着一位日本大商社的前常务董事,他从不炒股,只买国债,30年下来资产达到2.8亿日元。问他秘诀,他说:“年轻时每月领到工资存50%,其中一半买国债,公司给的股票也从不出手。”这类人,占富裕层两成,多是大企业高管或医生、律师,靠稳定现金流和长期投资。
野村综合研究所的这一份报告,越看越觉得与我无缘。我母亲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说:“钱不是赚来的,而是省下来的。”这句话,我琢磨了大半辈子,还没琢磨透。
与一位东京大银行的私人金融部门经理聊时,我问他一个问题:“赚钱重要,还是省钱重要?”
他说:“当然是省钱重要!但是,省钱不是从牙缝里扣,而是要知道省钱之道。”
![]()
他给我讲他客户的故事,总结了三条,我觉得挺有道理。
第一条,不为“面子”花钱。一位资产5亿日元的老夫妇,每周去超市购物必选打折日。老爷子说:“省下的100日元,十年后就是1000日元。”他们住的是30年前买的二手公寓,装修简朴,却在银行有2亿日元定期存款。反观普通人,常为“体面”透支——名牌包、豪车分期,其实是在给银行打工。
第二条,只为“价值”买单。一位IT企业家,资产1.8亿日元,家里电视却是10年前的索尼老款,但给孩子请的英语家教却是每月30万日元。他解释:“电视看新闻就够,孩子教育决定未来。”另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开的车还是20年前的,对奢侈品嗤之以鼻。但是,他出手买了一栋轻井泽的别墅,周末带家人到别墅度假,理由是“家族记忆比财富重要”,“金は使う所に使え”——钱要用在刀刃上。
第三条,比谁都关心“税规”。每年税制改正时,客户必来电:“新规则怎么应对?”他们深知,税是财富最大漏斗。普通人常忽视税制,富裕层却把每项规避规则用足。一位横滨医生,靠合理节税,每年省下近200万日元,20年就是4000万。信息差,就是财富差。
听完他的介绍,我开始考虑要不要约谈一下税理士。
看来,只要坚持“省无用、投有用、学税规”,10年后或许就能跨过“有钱人”那道门槛。毕竟,日本的富裕层14年翻倍,靠的不是运气和馅饼,而是习惯,是日积月累的“静水深流”。
收藏一瓶好酒,也是一种投资!喜欢日本威士忌的朋友,推荐去银座威士忌博物馆看看,那里有3000余种各年代的威士忌可供选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