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分类有序、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统筹优化村镇布局,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我们现在洗菜、淘米、泡茶都用自来水。”11月5日,家住含山县陶厂镇官塘村山岗上的杨言桃老人告诉记者,自家的自来水和城里的一样,都是长江水,水压稳、水质好,令她放心。
与水质一样明显提升的,还有农村供水服务效能。
“水龙头不淌水,不知道什么原因,能不能请维修人员来看一下?”11月4日,陶厂镇小沈村村民沈成枝从外地回来,发现家中停水,他拨打供水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很快就有维修人员上门检查、维修,“从热线接通到问题解决,整个过程不超过30分钟。”
农村的水质好了、供水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了,这不仅是杨言桃、沈成枝的切身感受,也是当地村民的共同感受。
“对照‘十五五’规划建议,我们在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基础上,正努力优化农村供水服务,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管。”马鞍山市水利局副局长汪学伟表示,该市将持续开展农村供水服务提质升级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建立一个微信服务群、设立一个热线服务号码、张贴一张供水服务卡、设置一个供水公示牌、组建一支应急抢修队”的农村供水服务“五个一”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往农村供水服务涉及多个层级和部门,很多村民遇到用水问题,常常不知道找谁,现在一个热线对外,统一受理、统一派单。”含山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服务企业安徽华阳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左善斌介绍,近日,该县开通了覆盖城乡的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安排客服人员分组轮班,保障服务“不断档”。
与新开通的供水服务热线配套,含山县在各乡镇建立供水服务微信群和服务点,每个服务点配备三人至五人的维修分队。热线服务中心接单后通过微信群派单,再由服务点派出维修人员上门服务并反馈处置情况,形成群众诉求“半小时响应”闭环交办机制,提高服务质效。
“供水服务窗口延伸到乡村,村民除了打热线求助,也可以直接到线下服务点申请维修服务,或面对面咨询水费缴纳、查询等问题。”左善斌进一步介绍。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马鞍山市累计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21.2亿元,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其中,含山县通过跨境调引长江水、改造城乡供水管网、成立安徽华阳水务有限公司统管城乡供水,实现城乡群众共享同一水厂、同一水源规模化集中供水,改变了过去农村小水厂“各自为政”,供水管网等级低且互不连通等状况。
汪学伟表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该市还将逐步推广“智慧水务”,搭建农村供水在线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力争创建全省供水服务标杆。同时,系统谋划“十五五”农村供水项目,多渠道申报符合政策导向的重点项目,不断优化全市供水格局。
■ 本报记者 贾克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