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胶,是我们最为熟知的名贵中药,也叫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顾名思义,就是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古代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因此又有“贡胶”之称。
我国现存最早的东汉时代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对阿胶有所记载。阿胶的前身是用兽皮煎煮熬制成的胶,很久以前先民们发现长时间地烹煮兽皮,其液汁可浓缩为一种黏稠物,而且黏性很大,干燥后坚固难破,那个时候,胶还没有和治病联系起来。后来,人们发现,食胶可增强体力,治疗某些疾病,于是,胶就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药物。阿胶的药用最早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说明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论述。
![]()
阿胶的用法在历史上有很多的记载。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制作阿胶要选用的毛驴必须是白蹄黑毛驴, 而且毛驴还要吃了狮耳山上的草,喝了狼溪河的水,月光下在地上打10个滚才符合条件。除了毛驴,熬胶所用的水也应是河井之水。虽然以上说法还未得到科学论证,但可以看出人们对于制作阿胶的材料要求很严。
![]()
按照唐代药学专著《本草图经》的记载:“阿胶, 今郓州皆能作之, 以阿县城北井水煮作为真。”据考察,西至阳谷县阿城, 东至平阴县老东阿镇,北到东阿县城一带,这些地方的水质良好,并含多种矿物质,因此熬制的胶品也是佳品。
清代至今关于阿胶的文献,如《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神农本草经读》《增订伪药条辨》等都载:阿胶应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等当作伪品,这又一次论证在历史上,对阿胶的选料与用水都是相当严格的。如今的生产工艺虽不像传统工艺那么苛刻,但真驴皮和阿井之水却都是必不可少的。
![]()
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牛皮制成的应称黄明胶。山东东阿所产阿胶最为著名,南北朝医学家陶宏景曾言: “山东阿, 故曰阿胶也。”阿胶因此而命名。还有一种说法称阿胶的发明人是傅氏和尚,为了纪念他,“致”通“制”,取“制造”之意,所以阿胶也叫傅致胶。
另外,阿胶还有一个名字是“盆覆胶”,《齐民要术》中记载:“用盆凝胶后合盆于席上”,因此得名。阿胶古代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帝,《水经注》讲到“岁尝煮胶以贡天府”,当时清朝皇家专放养数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成汁后切胶成长方块状,凉干后进贡朝庭,整个过程都由四品钦差大臣监制,因此阿胶又有“九天贡胶”之称。
(文内配图均已获得图虫创意授权)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杂志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