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为民办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大胆地探索创新、共同努力,推动上海民办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德毅 第八届IEIC大会致辞
![]()
上海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原副书记高德毅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在金秋时节,我们再次相聚在IEIC国际教育盛会。我代表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位领导、嘉宾以及来自海内外的教育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民办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海民办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正值教育强国建设新阶段,民办教育不仅是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将对教育的特色、品质、效能做出关键贡献。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民办教育将继续蓬勃发展。
我也想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首先,深刻领会国家教育方针。民办教育发展有一条核心主线,即兼具公益属性与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这意味着,以中国意识形态为根本遵循构建的思想观念体系,是民办教育必须坚守的底线,既不可逾越,也不能忽视。2024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传承,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将其发扬光大,助力一代代青少年茁壮成长。
第二,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赋能民办教育。数字技术的发展变革,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对于民办教育而言,这是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因为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希望民办教育界的各位同仁、各个学校、各个办学机构都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用数字技能赋予教育发展。一方面,主动拥抱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品质和效能;另一方面,把握技术向善。虽然技术是通过人工手段建构起来的,但它的算法、运营模式以及所带来的结果,仍需遵循教育道德底线和政策红线。
第三,民办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特色。民办教育的特色包括国际化、多元化以及独特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和经验,“特色”是民办教育的生命线,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做强,那民办教育所承载的特殊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
近年来,不少家长计划让孩子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后,再前往国外留学或接受各类国际化教育。与此同时,许多国际学校也出现了“内卷”现象。这说明什么?如果教育纯粹沦为应试,仅仅聚焦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未充分兼顾孩子的全面成长,那么这样的教育发展是不完整的。
在国际课程建设方面,上海市教委早在十年前就推出了“国际融合课程”的改革举措,批准了21所公办、民办高中开展国际课程试点。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的扩充与完善,国际课程班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了更多高中基本课程要求,上海也涌现出不少具备高中学历资质的学校。
目前,欧美国家与中国政府均在探索“双重标准融合”的教育改革路径。从美国到欧洲各国,全球教育界已广泛关注到中国基础教育的高质量特色,因此他们也希望吸引更多中国生源,这对其教育产业而言是一种有力激励。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中国的基础教育能够成为世界标杆,获得全球范围内的认可。
如今,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机构,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生源结构也因招生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这不仅是一种压力,更是在教育变革中,中国基础教育底蕴与自信的生动体现。在此,我希望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既能扎根中国优质教育的土壤,也能广泛接纳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国际化教育。
今天我们齐聚于此,进行思想的碰撞和深度研讨,为中国的国际化教育探寻更好的发展路径。各位同仁,新时代为民办教育赋予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正确的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携手共进,推动上海民办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同时,也希望更多民办教育机构在新征程中彰显自身特色,凝聚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教育强国”的建设。
谢谢各位!
更多活动盛况、嘉宾深度分享
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