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国家和国家之间经常爆发战争,也经常签订停战和平条约,但这种和平条约,基本上是废纸一张,大部分国家都不会去认真遵守,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打不过就停战和谈,自己强大了对手脆弱了,就继续开战,哪里有什么诚信、承诺、契约精神可言。
但中国历史上,却有一次和平条约,两国之间一百年以来一直遵循诚信,信守诺言,这就是北宋和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
![]()
北宋从建国之后,就和北方的强大邻居辽国战争不断,主要目的是为了夺回长城沿线的军事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双方交战二十多年,互有胜负。
公元1004年,辽国的政治女强人萧太后和辽圣宗大举进攻北宋,准备实现入主中原的梦想,北宋方面宋真宗在主战派寇准的支持下,到澶州御驾亲征,最终,北宋击退了辽国对澶州的军事进攻,辽国的主帅萧挞凛又战死前线,辽军士气低落,萧太后发现已经无法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便同意和北宋进行和谈。
公元1005年1月,北宋和辽国经过多轮谈判,最终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约定:
1、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此论。
2、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放弃瀛、莫二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3、宋每年向辽提““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这个条约表面上看,北宋似乎很吃亏,基本上算是用钱买和平,但至少没有丢失领土,至少能保证了北方边境的和平。
辽国方面,在领土上没有得到任何收益,但却得到了北宋的岁币,对于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辽国来说,也没有吃亏。
但这种和平条约到底能维持多少时间,大家其实心里都没有十分的把握,如果你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然后你告诉宋真宗、寇准、萧太后、辽圣宗,这个条约能维持一百多年的和平,我估计谁也不会信。
也许萧太后、宋真宗、辽圣宗能保证他们的有生之年,能严格遵循这个和平条约,但他们的子孙后代谁也管不着,谁也不敢保证。
尤其是辽国这边,估计很多北宋的大臣都对辽国到底能坚持和平多少年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你是北宋的官员或百姓,让你预测下这个《澶渊之盟》能坚持多少年的和平,你估计最多预测个五十年。
但历史发展的事实都让大家大跌眼镜,这个和平条约居然坚持了一百十七年,在这一百十七年时间内,北宋和辽国一直和平相处,再无发生战争,而且这个和平条约最终的毁约人居然是一向喜欢和平的北宋,而一直被北宋视为野蛮异族的辽国,居然一直没有毁约。
![]()
《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和辽国一直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有力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辽国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去世后,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两国的关系十分亲密。
但宋真宗和萧太后、辽圣宗等一干当事人全部去世后,这个和平条约看上去就显得非常脆弱了。
在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辽国基本上一直处于和平时期,在金国崛起之前,辽国除了和西夏有过1-2次战争外,基本上一直是和平状态,但宋朝这边就有点状态不佳了,先是和西北的西夏国一直发生战争,而随后国内也是各种大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少数民族叛乱不断,甚至连安南都可以肆意欺辱北宋。
但无论北宋遭受如何的外部危机或者内部叛乱,辽国方面除了1-2次象征性的敲诈勒索些岁币外,并没有在北宋危难时刻搞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的无耻小动作,最终还是维持了双方边境的和平。
北宋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西夏开国初期和北宋的三次大战后。
李元昊建立西夏后,和北宋在边境展开鏖战,从公元1040年到1042年,西夏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连续击败北宋军队,北宋损兵折将无数,北宋军队的士气在这一阶段几乎跌落到冰点,宋仁宗一度痛苦万分,如果这个时候,辽国选择向北宋的河北、河东进军,估计北宋根本无法抵抗,丧失领土割地赔款是在所难免。
而辽国皇帝辽兴宗也确实做了些小动作,乘机向北宋要求些土地,但北宋方面派遣使者和辽国进行友好的沟通谈判,最终保住了领土,但同意给辽国增加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尽管辽兴宗有些趁火打劫,但最终并没有发动战争,增加的岁币对于北宋来说都是毛毛雨。
北宋最终和西夏签订和平条约,也和辽国之间继续维持和平,渡过了难关。
北宋的第二次危机:河北贝州王则叛乱。
公元1047年,来自辽国的汉人军校王则利用弥勒教在贝州发动兵变,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贝州离辽国边境实在太近,王则还想派人和辽国联合作战,占据河北当河北王。
幸亏辽国没有搭理王则,否则王则极有可能成为又一个北汉政权。
最终北宋以雷霆万钧之势,动用大量精锐禁军,摆平了王则的叛乱。
![]()
北宋的第三次危机,广西的蛮人首领侬智高叛乱。
公元1052年,侬智高公然发动叛乱,攻占南宁等州县,又大举进攻广州,把广西、广东搅了个天翻地覆,北宋的精锐军队都在西北,一时间,两广的守军根本不是侬智高的对手,最终只能从西北前线调兵遣将,又把头号名将狄青调往前线,最终摆平了叛乱。
但辽国却在这个期间,没有任何动静,没有趁火打劫、没有敲诈勒索、没有落井下石,侬智高叛乱持续了两年多时间,北宋的精锐全部调往广东、广西,如果辽国再度出兵,北宋估计只能哭爹喊娘,估计宋仁宗都要逃到江南去避难了。
北宋的运气实在足够好,又躲过了一劫。
![]()
北宋的第四次危机,交趾侵略广西。
北宋不愧是中原王朝的头号软柿子,居然连小小的交趾(今越南北部)都敢侵略北宋的领土。
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年间,交趾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聚集了八万大军,水陆并进攻打广西,北宋在广西一带兵力十分薄弱,很快南宁等州县又被交趾叛军攻占,北宋军民死伤数十万。
宋神宗只能调动西北的精锐将领士卒,再度南征交趾,折腾了两年多,最终击败交趾,逼迫交趾再度称臣。
但辽国还是毫无动静,辽国只是在公元1074年,和北宋有过国界线的一些小争议,北宋在分水岭上做了些小的让步,但和这场交趾战争无关。
北宋这场战争的损失甚至超过了二十多年前的侬智高叛乱,但运气还是足够好,辽国同样没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乘机发难。
![]()
之后北宋和西夏之间还是战争不断,但王安石变法的优势开始展现,北宋国力逐渐占据上风,开始采取进攻态势,西夏一度需要辽国出面调停,所以宋朝算是渡过了各次危机。
北宋和辽国的和平岁月从11世纪跨越到了12世纪,两国之间依然一直和平相处。
但女真金国崛起后,辽国国力开始衰落,北宋也进入宋徽宗时期,宋徽宗昏庸无能,但好大喜功,在辽国汉人马植的游说下,宋徽宗最终同意和金国达成海上之盟,共同进攻辽国。
公元1120年,北宋和金国签订同盟条约,公元1122年,宋徽宗亲手撕毁了长达一百一十七年的《澶渊之盟》,发兵攻打辽国的南京,《澶渊之盟》的和平岁月宣告结束!
而辽国方面自始至终一直遵循诚信、信用承诺,期间有些小的摩擦争议,但始终没有对北宋动用武力,其实辽国更值得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