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法国小伙马库斯捐赠618张中国抗战的照片后,又被九三阅兵邀请观礼,他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朋友。
他捐赠的不止是照片,是历史的重量,是跨越国界的良知!
![]()
谜之收费
这份对和平的坚守、对真相的执着,让他始终想让这些珍贵影像走出私藏,触达更多人。
于是今年11月,他特意带着所有照片来到成都,精心筹备了“和平小屋”展览——不为名利,只为让更多人透过镜头触碰那段不该被遗忘的过往,让良知与正义在当下传递。
可谁也没想到,今年11月他带着这些珍贵照片在成都办"和平小屋"展,想让更多人看见历史的时候,却撞上了一桩糟心事——一群自称"委员会"的人拦着要收每月800块的"占地费",几番拉扯下来展馆都被迫停摆。
![]()
整个事件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那个突然冒出来收费的"神秘组织"。
马库斯团队里的钟灏松后来回忆,对方第一次找上门时,一口咬定自己是疫情期间成立的"自律委员会",说"和平小屋"占了公共区域就得交钱;可等团队追问收费依据时,对方又改口说是"自治委员会",还含糊其辞地提了句"业委会的意思"。
![]()
这身份变来变去的样子,让本来诚意满满的办展团队心里犯了嘀咕。
更离谱的是这笔收费本身。每月800块的"占用公区费",既没有正规的书面通知,也没有小区公示过的收费标准。
![]()
团队特意去问了周围的商户,人家都说在这儿经营这么久,从没听过还有这笔费用。
直到成华区成立联合调查组介入,这团迷雾才慢慢散开。通报里说,所谓的"自律委员会"其实是2021年依法成立的"居民自治管理小组",本来是负责小区环境和秩序的。
![]()
冲突的起因是自管小组觉得和平展占用了公共区域,所以提出要补偿。
但调查组也明确指出,这笔收费既没有经过业主公约同意,实际上也没真的收上来,四次报警记录里,警方都认定是民事纠纷,没发现违法犯罪行为。
![]()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一个依法成立的自管小组,为什么收费要换三个身份?为什么拿不出任何书面依据还敢反复上门?就算觉得占用了公共区域,难道不该先坐下来好好商量展期、占用范围,再走正规的业主表决流程吗?
拿着"自治"的名义却干着"随性"的事,这不仅让马库斯团队困惑,更让小区居民和全网网友犯嘀咕:基层自治到底是为了服务居民,还是成了某些人"说了算"的工具?
照片的历史重量
在大家围着"800块"吵得不可开交时,很多人都忽略了马库斯背来的那些老照片——那才是这场和平展真正的灵魂。
![]()
这些照片不是普通的老影像,是马库斯的外祖父、法国摄影师罗杰·皮埃尔·劳伦斯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拍的,一共618张。
当时这位法国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在上海的街头巷尾记录下了战争的残酷:被炸毁的民居、逃难的百姓、浴血奋战的士兵...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段血淋淋的历史,都是日军暴行的铁证。
这些照片的"旅程"本身就充满了故事。2021年,马库斯在整理外祖父遗物时,在车库的一个旧箱子里意外发现了它们。
![]()
看着照片里陌生又沉重的画面,他特意查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当了解到这些影像的历史价值后,他做了一个决定:把照片还给中国。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他和几个中法青年组成了团队,先是联系中国驻法大使馆,又多次往返中法之间沟通捐赠细节,直到今年8月,才在巴黎完成了无偿捐赠。
这次来成都办"和平小屋",是他们捐赠后的第一次公开巡展,本来想让更多中国年轻人看到这些真实的历史影像,没想到刚开展就遇到了"收费风波"。
![]()
团队的坚持藏在很多细节里。之前在日本办展时,因为题材敏感,很多展馆都不愿意承接,他们就自己凑钱买廉价航空票,住最便宜的旅馆,最后咬牙在东京市中心租了个小场地,哪怕只能展出一天,也要把这些照片亮出来。
在成都的"和平小屋"里,他们更是花了心思:墙上按时间线贴满照片,旁边配着详细的历史背景介绍,还还原了淞沪会战纪念馆的小型展陈布景,连灯光都调得柔和不刺眼,就怕损伤这些珍贵的老照片。
![]()
马库斯说过一句话:"我外祖父拍这些照片,不是为了让它们躺在箱子里发霉,而是为了让后人记住战争有多可怕,和平有多珍贵。"
可就是这样一群捧着历史温度来的人,却在传播和平的路上被"自治费"拦了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网友愤怒,成都评论沦陷
事件曝光后,成都的评论区直接"沦陷"了。不是网友小题大做,而是这件事戳中了大家的几个痛点。首先是对"历史被轻慢"的愤怒。
![]()
抗战历史是中国的集体记忆,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教训,马库斯作为一个外国人,尚且愿意自费费力来传播这段历史,反观我们自己人,却用一笔莫名其妙的"自治费"给人家添堵——这让很多人觉得"丢了面子,更丢了里子"。
![]()
有网友留言说:"人家捧着真心来守护我们的历史,我们却用铜臭味把人挡在门外,这像话吗?"
其次是对"基层治理乱象"的不满。一个小区自管小组,权力边界到底在哪?可以随便给外来展方定收费标准吗?
没有任何书面依据、没有业主授权,就敢反复上门交涉甚至引发冲突,这背后是不是存在"越权管理"的问题?
![]()
更让人担心的是,如果这次不是马库斯是个外国人、事件引发了全网关注,普通市民遇到类似的"霸王收费",又该找谁维权?
很多网友在问政平台上追问:"这样的自管小组,到底是怎么依法成立的?日常监管又在哪里?"
还有对"公共空间使用"的困惑。"和平小屋"占用的是小区公共区域,这一点没错,但公共区域的使用难道只能用"收费"来解决吗?
![]()
对于传播历史、弘扬正能量的公益展,社区是不是应该有更灵活的处理方式?比如协调展期、提供合规的展示场地,而不是一上来就谈钱。
有社区工作者在网上反思:"这件事其实暴露了我们基层服务的短板——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怎么帮',而是'怎么管',说到底还是服务意识没跟上。"
![]()
尾声
好在事件的走向还算让人欣慰。
联合调查组介入后,紫薇名居小区自管小组已经向马库斯团队道歉,承诺不再干扰展期,社区也主动提出要帮忙协调合适的展示场地。
![]()
11月10日,"和平小屋"重新开放,不少成都市民特意赶过去看展,有人带着孩子来了解历史,有人在照片前驻足良久,还有人给马库斯团队送上了鲜花和慰问卡。
马库斯在重新开展时说:"我知道这只是个小插曲,中国有很多人在乎这段历史,这就够了。"
![]()
但这个"小插曲"留下的追问还没结束。当我们在说"守护历史"时,不只是要记住历史事件本身,更要学会尊重那些为历史传播付出努力的人——不管他们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当我们在谈"基层自治"时,不能只强调"自治权力",更要明确"责任边界"和"服务初心",不能让"自治"变成"乱治"。
![]()
当公共空间遇上公益诉求时,多一点包容,少一点刻板;多一点服务,少一点刁难,这才是一个城市该有的温度。
马库斯带来的不只是618张老照片,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历史守护和基层治理上的不足。
![]()
希望这场风波能成为一个契机,让我们不仅能记住照片里的历史,更能学会如何用尊重和包容去守护和平——毕竟,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不让那些为和平奔走的人寒心。
备注:本文信息均有可靠来源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