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电视直播里,蒂诺·克鲁帕拉一脸笃定地说,普京没对他做过什么事,所以俄罗斯对德国没有威胁。话锋一转,他提了个例子,波兰。理由是波兰拒绝引渡一名乌克兰公民,德国怀疑这个人在2022年参与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坏。他直接甩出结论:波兰也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
这种说法很对克里姆林宫胃口。毕竟德国选择党一直被中间派批评是在德国替普京说话。克鲁帕拉的表态,就等于在镜头前替俄罗斯洗白,还顺便挑拨一下欧盟内部关系。
记者和政客都在讨论一件事,德国选择党到底是不是在帮俄罗斯做事。联邦议院情报监督委员会主席马克·亨里希曼的态度很明确,他在接受《商报》采访时说,俄罗斯显然在议会里施加影响力,尤其是在德国选择党内部,目的就是搞间谍活动和拿敏感信息,而且德国选择党对此乐意接受。这话够硬,等于官方暗示党内有人充当信息渠道。
![]()
面对这样的指控,克鲁帕拉当然不认。他在脱口秀节目里反击,说对方是在无凭无据地泼脏水,用了“卑鄙”这个词来形容指控。他的意思很简单,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是不会承认的。
问题是,就在这口水战的同时,德国选择党内部自己也闹起了分歧。党内一批政治家计划去俄罗斯索契参加金砖国家国际会议,这让本就陷在“亲俄”舆论里的政党更添争议。
爱丽丝·魏德尔显然意识到,这个局玩不好会砸到自己手里。她是联合领导人之一,最近正忙着推动战略转向,不只是在口头上缓和党在公众中的激进形象,还在行动上控制党内最高调的亲俄派,拉开和克里姆林宫的距离。她甚至阻止了部分政治家出席俄罗斯使馆的招待会,表明了一种务实的外交姿态。
![]()
魏德尔的算盘很清楚。她知道德国国内的舆论风向,也盯着国际政治的可能变化。一方面,她要降低党被贴上“俄罗斯代理人”的标签,另一方面,她主动建立和美国政治圈的连接,特别是特朗普及其核心圈层。她在为党在未来的国际局势中留后手。
这就让德国选择党内部出现了切割线:一边是像克鲁帕拉这样公开为俄罗斯撑腰的人,一边是魏德尔这样试图“去俄罗斯化”的领导层。矛盾在俄方的邀请和外交活动中集中爆发。
波兰的角色在这里很有意思。按克鲁帕拉的逻辑,北溪管道案的那名嫌疑人没被引渡,就能推导出波兰可能构成威胁。但德国的中间派政客听到这种话,估计只会觉得在帮俄罗斯转移注意力。毕竟北溪爆炸背后是大案,欧洲各国都小心翼翼地处理,克鲁帕拉的“波兰威胁论”看上去像是一种政治操作,而不是安全判断。
亨里希曼的说法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他不仅暗示俄罗斯在德国拉关系,还具体指向了议会内的行动渠道。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德国选择党的部分人实际上是在给俄罗斯服务,这会直接影响德国的政策独立性。对德国来说,这事触及政治安全的底线。
从索契会议的争议能看出来,德国选择党并不是铁板一块。派系之间对俄罗斯的态度差异越来越大,这种矛盾会影响党的路线选择。魏德尔限制亲俄派的外交活动,就是防止自己在国际事务中陷入俄罗斯的阵营。她也明确对记者说,“我们不应该继续这样下去”,“我们负担不起,也不想负担得起”。这不仅是财政或资源的考量,更是政治风险的评估。
但从克鲁帕拉的发言看,他并不打算改口,甚至在公共电视台直接说俄罗斯没有威胁。他的公开立场,会让党内温和派在对外关系上更加谨慎,因为这等于在德国国内给对手一个攻击点,你们就是在替普京说话。
德国选择党现在就像踩在两根绳子上,绳子的一端是对俄的亲近,另一端是对美的试探。两边都有风险,走偏了就可能在国内和国际上都被孤立。魏德尔试图通过和特朗普的圈子建立沟通,来为党增加灵活性。但克鲁帕拉这种公开“无威胁”论的表态,会让她的外交布局变得更难执行。
在柏林的政治圈,人们对这场党内博弈看得很清楚。一边是呼应克里姆林宫口径的公开讲话,一边是试图重新包装政党形象的内部操作。这种同时存在的两种声音,决定了德国选择党的未来走向会非常混乱。
内部的这股拉扯,还得在外部压力下继续。中间派政客和情报机构会盯着任何可能的俄罗斯联系,而选民会在经济和安全话题里衡量这个政党的立场。这已经不只是对俄政策的问题,而是德国选择党能否摆脱“代理人”标签的存亡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