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周末陪孩子在家看1987版《西游记》,儿子看得目不转晴,看到兴奋处,还会模仿孙猴子的动作,夸张地蹦跳几下。那日刚好看到唐僧到女儿国那一集,儿子抱怨着,这一集真没意思,没有吓人的妖怪,没有人叫嚣着“要吃唐僧肉”,孙猴子也没有除魔降妖,没有激烈的打斗场景。儿子看得蔫头耷脑,嘴里不停地念叨,换下一集吧。
我看着儿子,突然有些发怔,儿时,我和儿子是一样的想法,唐僧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无论是哪一难,看起来都危险重重,惊天动地。唯女儿国这一集,风和日丽,在小桥流水的女儿国。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骑着白龙马,遇见了美丽而情窦初开的女儿国国王。那时候,女王逆着光,看到来自大唐、法相庄严的高僧,不禁心生爱慕。她邀请唐僧夜赏国宝,渴望今世的相约。唐僧顾左右而言他,当他拿着通关文牒,最后一次在“御弟哥哥”的柔声呼唤下回头,再义无反顾地西行时,他选择了信仰,也选择了孤独。当唐僧最后成为高高在上的佛时,他会回想起那个温柔如水的女儿国国王吗?人生怎么选择,都难免有遗憾。一旦错过,就再无相逢。
也许需要经历很多人、很多事以后,才会发觉《西游记》里的女儿国才是这九九八十一难中,最难过的关。这一关,会让人每每想来都会感觉痛,会感觉遗憾,儿时又怎么会读得懂这种深刻的情感呢?
年少时,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当时,我读这些文字,只是读读而过,脑海里只有那个肥胖且攀爬月台的父亲。当时老师还要求我们背诵经典段落,我只感觉很烦,纯粹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得已为之,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直到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时,才明白这位父亲背影中的深情。
当我也有孩子,在儿子成绩不好时,爱人为了帮他寻找一个好的老师。通过朋友找到这个老师,几个人一起喝酒,求人家多指导一下咱们的孩子。他给我打电话说:“我喝多了,吐了一地。”我心疼他,晚上回来抱怨他为啥喝这么多。爱人一边难受的呻吟,一边悠悠地说:“人家父亲能割肝救子,我为了孩子多学习一些知识,喝多了又算啥?只要能帮上孩子,就行。”那一刻,我止不住地流泪了。
很多歌曲,很多文学作品,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你是无法读懂那字面背后藏着的丰富的语言。其实,那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情感,正所谓少时不懂曲中意,懂时已是曲中人……
□刘云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