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辟谣完错把去年数据当今年数据发布的乌龙文章,Common App今年的早申数据报告就真的出来了!
![]()
首先来看看大家最关心的中国学生申请人数情况,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吧!
![]()
今年截至11月1日,中国学生申请人数为13,004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那基本可以算持平吧。
你们猜对了吗?
但是国际生人数比例排第二的印度学生则大幅减少,降幅达14%。
在此带动下,国际生总数减少9%。而美国本土学生则增长了7%。
![]()
全局来看,截至2025年11月1日,962,284名申请人提交了共计4,716,352份申请,平均每人提交4.9份申请。
申请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5%,人均申请数量也比去年的4.68份涨了5%。
![]()
![]()
这样看来,不仅申请人数没少,大家还更卷了啊!11月1日前就人均申请了差不多5所了,而4年前的此时才人均4所。
另一个重要变化是,提交标化成绩的学生明显增多,不提交标化的学生减少了(恢复标化要求的学校增多了呀,这不是没办法的事嘛!)
![]()
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申请增长看起来平分秋色,涨幅同样都是10%。(顺便说, 公立大学的申请总数量比私立还是多太多了 )
![]()
但是不同申请难度的大学变化有点出乎我意料,最难申的大学竟然是申请增长最少的。
![]()
根据Common App的selectivity group定义,按本科录取率的不同将大学分为4组:
Most selective 最高选择性大学 (录取率<25%)
Highly selective 高选择性大学 (录取率25%-49%)
More selective 较高选择性大学 (录取率50%-74%)
Less selective 较低选择性大学 (录取率>=75%)
中国学生主要关注点应该都在Most selective(最高选择性大学)这一类。
本来我以为这类大学受局势影响最小,觉得顶尖大学总是大家趋之若鹜的。
没想到Most selective这档居然以涨幅4%垫底,而其他难度的大学涨幅都在10%以上。
这个结果,是大家都对特朗普大棒之下的顶尖大学失去了信心吗?
又细看了下不同人群对不同难度大学的选择变化,发现我猜的没错,对于国际生果然还是难度大的顶尖大学更有吸引力。
![]()
上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国际生中申请Most selective类别大学(最高选择性大学,亦即最难申的大学)的人数占据绝对优势。
并且在今年国际生总申请人数减少9%的大前提下,申请Most selective类别大学的国际生人数仅减少2%,Highly selective类别大学(较高选择性大学)也仅减少3%,而其他两类难度较低的大学申请数量则分别大减17%和18%。
我猜测,分别占国际生比例第一和第二的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大概选择差不多,名校申请势头不减,而对较低选择性大学则热度减弱。
所以这张图表才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吧。倒是和我对中国学生申请趋势的判断一致。
联系如意妈妈:
备注:留学

推广合作联系:
备注:如意妈妈合作
更多留学信息欢迎访问如意妈妈导航:
http://www.ruyimama.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