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赛力斯在港交所敲钟上市。开盘价128.9港元,较发行价131.5港元下跌近2%,盘中最低一度触及118港元,跌幅超过9%。但最终收盘价精准拉回发行价,收在131.5港元,刚好“平盘”。
就在这张敲钟合影广泛流传在各大平台时,舆论场里的声音也迅速升温,赛力斯基本面强、资本看好、力挽狂澜、深V反转、没有出现上市即破发的尴尬戏码、是国内新势力中唯一一位在港股实现体面亮相的车企,一众向好言论频频发出。
有意思的是,这张照片流传的同时,有从业者在社交平台讲了个小插曲,为确保敲钟那一刻屏幕上不显示破发,承销方在尾盘几分钟内集中出手,通过“绿鞋机制”将股价硬拉回发行价,避免了合影时的爆绿画面。虽然操作合规,也算不上什么行业秘密,但整个过程用这位券商从业者的话来说“太搞笑”。
为了好看的一次假装努力,像极了汽车在内各行各业的许多神操作。有人感叹,连IPO都能按照发布会去设计,什么时候人们能正视真实的经济环境。明明不是个体的问题,但每个经济参与个体都在演戏,遗憾又可怕的是,这场戏的剧终方式最终是何种形式?没有人知道答案!
“绿鞋”秒级倒计时护盘赛力斯敲钟
11月5日,赛力斯登陆港股,早盘跌幅一度扩大至9%,近百亿港元市值随之蒸发。这家刚刚完成18亿美元募资且创下2025年港股最大汽车企业IPO纪录的公司,在登陆首日就遇冷。明眼人都懂,今天这个资本市场的表现,和企业个体的实际发展已经无关。
按照投行人士的说法,港交所有个不成文规则,敲钟的那一刻大屏幕必须显示当日涨跌幅,可是赛力斯的敲钟仪式被定在了下午。值得一体的是,上午还大盘不稳的情况,到了赛力斯董事长走上讲台时,身后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平盘”。从当时的场面来看,这次登陆港股一切都很得体,没有让企业敲钟那一刻出现破发的尴尬。
![]()
这场巧合不是巧合,而是比发布会计算还精准的布局,投行人士透露,在下午敲钟仪式前,负责赛力斯承销的机构突然开始大额买入赛力斯股票,几秒钟内将原本下跌的股价硬生生拉回到发行价,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而是为了合影时背后不要出现“绿色”。
这一操作来自IPO常用的“绿鞋机制”,“绿鞋”本质上是一种价格稳定工具。投行在发行新股时,会获准超额配售15%的股份。如果上市初期股价跌破发行价,承销商可以用超额配售获得的额度在市场上回购股份,用来支撑价格缓冲短期波动,保障新股发行的平稳过渡。
![]()
这项制度的初衷是稳定市场和预期,但需求变了,用法也就变了。这次赛力斯的绿鞋,并不是在全日交易中均衡介入,而是集中火力留给了最后几分钟,一口气把价格拉平,让照片上的数字不至于太难看。
更微妙的是,这场拉盘被后来不少参与者误读,一些基金经理和机构投资人预判,中金可能会再次上演赛力斯的拉盘戏码,开始疯狂押注,但结果是很多基石投资者和散户被套牢。有了这样的教训,很多投资者唏嘘,绿鞋机制原本是防止暴跌、保护投资者信心的缓冲器,现在却变成了表演,只为了在拍照的那几秒钟能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难怪有资本博主在社交平台感慨,绿鞋变成了“提鞋”。
资本该如何正确真实价值
赛力斯这次在港交所挂牌,从流程到时点都显得格外讲究。实事求是的说,这个讲究既是不甘也有无奈。论业务结构,赛力斯应该是现在中国上市车企中风头最劲的企业,但遗憾的是资本大环境波动,导致赛力斯这次挂牌带来的变化有限,增资扩股当然不会受到实质影响,但毕竟是一次资本动作,对这家车企来说,不能让大环境和自身的业绩产生不对称,这或许是最真实的赛力斯想法。
![]()
中国汽车不接受大环境遇冷的事实,这是大家的共识。汽车产业曾经享受过多年融资红利,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都愿意为增长买单,但从2024年开始,资金流入已经明显减弱。2025年上半年全球汽车行业披露的投资额几乎腰斩,国内三季度公募基金重仓的汽车板块总市值仅为1039.78亿元,环比下降15.41%,同比下降20.64%,这个规模已经无法支撑此前资本驱动汽车行业的节奏。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多次谈到汽车资本退场的话题,在行业整体进入一个更依赖经营、强调效率的阶段,资金退潮之后,有些企业选择收缩将重心拉回到汽车主业,有些企业则试图再创造一个估值锚点,无论是机器人、低空飞行还是火箭,叠加概念的越来越多,表面上看是技术突破资本需求,实质上就是在寻找下一段能讲得动的资本故事。
![]()
如此背景下,赛力斯的港股上市反而显得克制了许多,只是在合适的窗口完成一次资本动作,但资本市场的惯性不会因为一家企业而改变。围绕这次敲钟,“5秒护盘”成为坊间谈资,也让外界误判这是一场表演。实际上,需要讨论的不是那几秒钟的股价,而是背后整个经济不面对现实的认知。
产业开始冷静,但资本和经济这条大船不愿停不下来,绿鞋演戏不是最后的案例,就像汽车内卷一样,价格战、营销战,本质上背后都是不敢面对现实的一种表象。
真实比完美或许更重要
一张敲钟照片最终是真实重要还是体面重要?这是一个问题。如果寻找现在的答案,体面重要,因为平盘的体面不会让原本实体业务不错的企业妄受非议。但如果问十年后甚至五十年后寻求经济真相的答案,真实可能更重要,因为种种指向经济疲软的数据,找不到一张可以佐证的真实画面还原。人们不清楚到底是数据错了还是一张张得体的合影错了?
试想,若干年后再回看那一天,那时的人们看到一家公司站在港交所大屏前意气风发,却很难理解那时的市场有多冷、融资环境有多难、投资人的信心有多脆弱。资本史如何描述今天的我们,我们的后人又该如何理解我们的行为?
![]()
赛力斯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这件事之所以值得说,是因为它揭示了一种资本生态下的惯性,现实不好就想办法演得像样,情绪不够就试图把故事说得漂亮一些。久而久之,拍得好看成了目标,走得踏实反而变成奢侈。
话说回来,只有真实才是更有价值的记录,因为市场不会永远记得敲钟时股价到底是涨还是跌,却会记住那个阶段企业如何面对问题的方法。行业依然有很多公司做难而正确的事,调整节奏、压缩投资、提升技术、把重心重新放回产品与效率。这些动作没那么好看,却决定了它们能不能穿过这个周期,反观那些试图用发布会、题材、跨界概念去维持资本注意力的操作,虽然声音更大,但很难撑起真正的信任。
![]()
有时候,承认不完美反而需要更大的底气,历史上从来没有完美的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家,就像贝多芬,耳聋并没有削弱他的音乐的天赋,反而强化了作品的厚度。正因为人们知道贝多芬是在听不见的状态下写下那些乐章,才更能体会他对音乐的坚守和穿透力。
敲钟一刻的股价能不能拉回发行价只是一个结果,但无法定义这家公司未来的价值,也不该成为唯一被记住的画面。相比一张拍得体面的照片,一段写得诚实的记录才更能让后来者看清楚,那一年、那一天市场究竟是什么样子,企业又处在什么位置。留下真相,哪怕不够体面,也比制造一个完美的假象更有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