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消防设施维保活动,每年不少于12次,实际操作,也就就是每月不少于1次,常见按月一月1次,猛将兄奥德彪是这么干的。但很快奥德彪就发现,消防维保的周期性重复机械操作属性,让他在心理上逐渐出现职业性疲倦。
现实中的消防维保,看似是种常态化工作,实则其周期性的操作属性,隐藏着对执业内容的重复性,解决问题的挑战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对于消防维保人员而言,既要耐得住重复操作的枯燥,又要具备攻克突发故障的维修能力。
在此情形下,维保人员会不会有种错觉:消防设施维保,到底是干不了,还是确实干不了?
1、 愿 干却没能力
从业要求与实际能力的错误,导致愿意干却干不好。表面是上能力的要求,实际上却是能力背后的要求。消防维保的核心人员,其实就是2个人,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和中级及以上消防设施操作员,当然,也有个别地域要求是“1+2”。
然而现实中,有资质不一定具备消防维保的能力,不少持证人员纵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 识,也掌握基础的检查流程,但在现场开展维保活动,却缺乏实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如维修技能,面对设施故障,常见“会查不会修”,或 根本查不出问题,面对委托方希望小问题小隐患当场处理,整你“下次维保时带到工具来”,寄希望寻求机构其他骨干帮忙等,长期下 来陷入“干不好→没信心→不想干” 的循环。
2、能干却没动力
待遇水平与付出回报的失衡,工作动力乏力。一方面消防维保行业普遍待遇偏低,现实发展与获取资质后预期难以匹配,加上工作强度与回报不成正比,实际工作量远超表面,而待遇却没有相应体现;另一方面维保内容重复,长期机械性的检查、测试,每月不少以 1 次的维保看似频次不高,但项目可能分布零散,加上检查流程繁琐、突发故障需临时处理,导致很多想干好的人被消磨长期坚守的信心。 此外,消防维保人员的社会价值得不到认可,维保的核心是 “防患于未然”,但日常工作中,“没出事” 就意味着 “没成绩”,加上若只查不修,无法体现自身技术价值,从业者容易陷入 “干多干少一个样” 的迷茫,失去持续投入的动力。
3、想干却没条件
行业现状与资源配置的制约,“想干却没条件”。当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尤其是近些年受经济环境影响,维保人员都是满负荷配置,甚至是超负荷配置,如猛将兄之前所在的机构,平时就2个人执业,一个项目负责人,一个消防设施操作员,项目无论多少,都是2个人完成。一线从业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缺乏技术交流和培训,遇到复杂问题总感觉力量单薄。 同时,在当前普遍认为消防维保只是为应付“监督检查”要求,委托方关注的维保是否达标,是否满足行政监管要求,而维保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重要,尤其是在消防设施隐患的整改上,维修服务得不到资金支持、保障,倒逼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得不考虑维保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等支出,如压缩成本,简化流程,从业者即便有维修能力,也缺乏发挥的空间和动力。
新鲜感常伴于开始某一件事,持续的热情对干好一件事却又很重要。而对于大多数消防维保人员,不管是一消工程师,还是中消操作员,怕的就是对工作的热情,来的快,退的也快 ,这是维保人员最不希望发生的 。
以往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