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鬼吹灯》《盗墓笔记》总觉得那些都是作者的想象,天方夜谭。但近几十年来,随着技术发展,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一个接一个,从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到良渚的玉琮王,每一次挖掘都像打开了历史隧道。
比如藏在湖南长沙东郊浏阳河边的古墓,在上世纪70年代重见天日时,直接成了考古界的“顶流明星”。
![]()
墓主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一家,三座墓葬一字排开,分别安葬着利苍、他的夫人辛追和儿子利豨。
公元前186年,利苍去世后下葬在二号墓,他的夫人辛追在公元前163年左右离世,长眠于一号墓,儿子利豨则更早一步,在公元前168年就埋进了三号墓。
谁也没想到,这座看似普通的汉代古墓里,不仅藏着千年不腐的女尸,还埋着一批让上世纪70年代专家们脸红心跳、讳莫如深的“禁忌文献”:两千多年前的房中术典籍。
![]()
帛书竹简藏“古人机密”?
1971年底,当时长沙的空军医院要扩建,施工队在挖地基时意外挖到了一些奇怪的砖墙。更让人吃惊的是,工人一钎子下去,“噗”地冒出一股怪气,有人当场点烟,蓝色火苗瞬间窜了起来,像小蛇似的“呜呜”作响,吓得大家撒腿就跑。
这所谓的“鬼火”,在考古专家眼里却是天大的好消息。这是典型的“火坑墓”特征,说明墓室密封极好,没有被盗过,里面的文物大概率保存完好。
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队立刻紧急介入,一场震惊世界的发掘就此展开。
考古队员们先挖开了东侧的一号墓,光是清理墓中的木炭就动用了1500多个学生和工作人员轮流挑土,足足装了4卡车,重达一万斤。
打开巨大的木椁后,一个“地下宝库”赫然出现:彩绘屏风、绣花枕头摆放得整整齐齐,。最让人惊叹的是中央棺材里的辛追夫人,她的皮肤居然还有弹性,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
不过要说文物最丰富的,还得是三号墓。虽然墓主人利豨的尸体早已腐烂成骨架,但考古队员在墓中的黑漆盒里,发现了一捆捆捆得紧实的竹简和薄薄的帛书。
这些古籍墨迹清晰,字迹是规整的隶书,总计超过13万字,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军事等多个领域,好多都是失传两千多年的绝世宝贝。
其中,医学典籍的价值尤为突出。《五十二病方》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医方书,记载了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屠呦呦在2015年诺贝尔奖演讲中就提到,青蒿入药的最早记载就在这里,她的研究成果也深受其启发。
还有《导引图》,上面绘制了44个人的锻炼姿势,后来华佗的五禽戏就是受此启发,专门用来强筋骨、调气血的。
![]()
但在这些珍贵文献中,最让专家们意外的,还是几卷与性学相关的典籍。
帛书中有《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竹简里则有《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等,这些就是古人所说的“房中术”。
千万别以为这只是讲男女之事的低俗内容,在古代,这可是正经的养生学问,古人把夫妻生活不仅当成享乐,更看作是调理身体、实现阴阳平衡的重要手段。
![]()
虽然没有插图,但用文字详细标注了相关体位和动作要领,比如膝弯的角度要避开经络阻滞,动作要柔缓如水流。《天下至道谈》则更系统,专门讨论夫妻生活的养生之道。放在两千多年前,这样的认知简直让人惊叹。
可问题来了,这些典籍出土在风气保守的上世纪70年代,谈性就像谈虎色变,是绝对的忌讳。
研究人员打开这些竹简帛书一看内容,脸都红了,压根不敢公开。帛书小组的成员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处理,释文不加标点,也不作注释,对外严格保密,生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敢发表。
日本抢先公布中国古术
1981年,一件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以赤堀昭为团长的日本医学代表团访华,专门交流马王堆汉墓的医学发现。当时的马王堆医学会觉得,之前内部刊印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简“养生方”释文》是难得的学术资料,就把它当作见面礼,送给了日本代表团。
![]()
谁也没料到,代表团中的麦谷邦夫先生把这份内部资料带回日本后,压根没跟中方打招呼,就组织人手给文献加了详细注释,然后公开发布了。就这样,中国老祖宗留下的两千年前的房中术典籍,居然被外国人抢先公之于众。
消息传回国内,考古界和学术界一片哗然。大家既气愤又无奈,好好的国宝级文献,本来该由中国人自己整理公布,结果却被外人捷足先登。这件事也给当时的文物保护工作敲了一记警钟,让大家深刻意识到,考古成果的保护和管理还有很多漏洞。
之后,国内开始反思考古成果的保护问题,相关部门也加快了完善管理规定的步伐,规范了重要文物文献的国际交流流程。毕竟这些出土文献不是普通的资料,而是承载着中华文明密码的国宝,随便对外赠送或交流,很可能造成文化资源的流失。
![]()
在古代中国,房中术是与医家、道家、阴阳家紧密结合的学问,被列为四大方术之一,地位相当高。马王堆汉墓之所以会出土这么多相关文献,和汉初流行黄老之术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地万物皆分阴阳,人体也是如此,男女交合就是阴阳调和的一种重要形式。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夫妻生活,既能繁衍后代,又能滋养身体、延年益寿;反之,如果违背规律,就会损伤元气、引发疾病。
所以这些文献里,没有丝毫低俗内容,全是实打实的养生道理和生理知识。
小编找到几处不太敏感的,贴在下面:
1.
《十问》里的君臣对话有意思,把夫妻养生和治国相提并论。皇帝问如何合阴阳不伤身,大臣就回答要顺天道、节制如饮食,比如女子月事后三日再缓缓行房,怀孕期间要避免剧烈动作。还提到男子要先通过手指感知对方身体状态,女子则要配合调整,交毕后互相抚摸手心传递气息,调息一炷香的时间,这样才能达到养生效果。
2.
《天下至道谈》里的 “七损八益”,就是非常系统的养生准则。七损指的是七种对身体有害的做法,首当其冲的是多唾,也就是交合时多言多语,其次是多视,过分盯视会扰乱心神;还有频次过滥等,都会损伤根本。等等等等
墓中还出土了《黄帝三王养阳方》《尧舜阴道》《汤盘庚阴道》等文献,虽然都是假托上古帝王之名,但也能看出房中术在汉初的重要地位。
文明密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些房中术文献,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禁忌”,核心还是时代观念的差异。
上世纪70年代的社会风气保守,人们对性话题避之不及,自然很难客观看待这些两千年前的古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我们抛开偏见再看这些文献,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价值远超想象。
这些文献证明了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对人体生理、生殖健康有了系统且科学的认知。不像很多人误以为的那样,古人对性话题讳莫如深,实际上他们把这件事当成自然规律,坦然研究、认真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献让我们对两千年前中国人的生活有了更真实、更立体的认识。
以往我们了解古代,大多是通过正史记载,关注的都是帝王将相、朝代更替。但马王堆的这些文献,却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如何养生、如何维系夫妻关系,让遥远的汉代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烟火气的真实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