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称:华为和小米粉丝的互相瞧不起,是两种价值观和成功路径的碰撞:
华为,代表的是“技术至上”、“不畏艰难、自主研发”的价值观。
小米,代表的是“效率至上”、“普惠科技、打破溢价”的价值观。
将华为和小米粉丝群体的冲突定义为本身价值观的区别。
此论,一度引发网友热议:
有人为华为的科研基座、技术实力发声,不耻于小米靠国外技术、重营销的行为。
也有人认为,小米的营销不过是锦上添花,华为的背后也有手段,华为的起家靠的也不只是技术。
因此争论不休。
而小米产业投资部合伙人潘九堂罕见发声:华为与小米成功方法论惊人相似,只是时间差10-20年。
称华为当年成功的方法论,几乎和小米一模一样——性价比、集成式创新、营销和客户服务遥遥领先。
华为和小米的区别,都是赚了一点钱后,疯狂投研发,只是华为早成功了10-20年,更从容点,例如华为约2004小投/2011年大投入芯片,小米2014年小投/2021年大投入芯片。
然而就产品而言:
小米随凭一个背屏,让小米17卖成了现象级,但受限价位,高端属性至今仍是难言之痛。
靠红米再来一次高堆料错位去打友商的主旗舰,结果限于红米品牌打的就是性价比,于是在k90主推时,却意外带火了去年的k80。
小米汽车虽然热销,却负面信息频传。也正因此,引发了网友对小米品牌,以及雷军本人营销手段的反噬。
而华为,现在的处境也并不如意。
一来,鸿蒙生态尚未完善,但强推鸿蒙又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艰难之路,因此一度引发消费者对手机各种软件不适的吐槽。
再则,pura系列销量不振,不得不提前降价促销;上新mate70 air,本身产品力不错,3千出头就让人有了mate的体验,却被诟病金属中框,性能拉胯。
而华为年度旗舰mate80 也受限产品研发进度,一直拖到11月下旬才得以面试。
显然两家,各有各的困境,但也都以各自的方式克服,并逐日完善。
但舆论却始终要将两家,纠缠在一起,互相比较。
殊不知,其实,两家科技企业,一家代表自主自研,一家代表开放互通。
本身并无可比性,又都肩负国产科技壮大的使命,只是现阶段路径不同。
与其纠缠国产品牌,尚不如还是要将目光更多放在,iPhone、三星,身上更现实些。
最后,祝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