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科技遏制已进入新一轮高压阶段。
近期美国商务部再次升级对华技术封锁,发布新版《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要求全球乃至包括在中国运营的企业,不得使用国产先进计算芯片。更要求包括在华运营企业在内的全球厂商,不得向中国提供其制造的先进计算芯片。
这一动向,不禁让人联想到2024年美国前驻华大使骆家辉的一番言论。他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希望”中国自研高端芯片,直言要阻挠中国获取英伟达、高通等美企先进产品,甚至承认施压阿斯麦取消对华光刻机订单。
一句“美国不希望”,就要剥夺他国科技发展权。
![]()
但问题是,凭什么?
01 撂下狠话吐露野心
作为美国政坛少有的华裔高层,骆家辉曾创下多个“第一”:首位华裔州长、首位华裔商务部长,并曾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身为第三代移民,他虽常提及自己的中国血统。但在身份标签之下,他始终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政客,一切言行皆服务于美国利益。
2024年初,他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毫不掩饰美方立场,表明不希望中国掌握尖端芯片技术,并公开表示将阻止中国获取先进芯片与制造设备。他还坦承,美国曾向阿斯麦施压,迫使其撤销已签订的对华光刻机订单。这番话,不过是为美国持续多年的对华芯片围堵策略,添上了一笔直白的注脚。
纵观其履职经历可见,骆家辉在担任美国商务部长期间,一方面声称要推进中美贸易,另一方面却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核心议题上态度强硬,频频对华施压,以维护美国利益,毫不退让。
![]()
这种策略在生物科技等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国曾凭借先发优势,长期掌控“益龄(领)好”类年轻科技的话语权。尽管学术圈发表近千篇论文,证实其核心成分对衰老个体情况有调控作用,但在严密的技术出口限制下,国内企业一度难以突破。在这些背景下,回看骆家辉的种种行动,便更加意味深长。
骆家辉言论的背后,也是美国自2018年以来不断升级的对华科技发展的态度。从中兴到华为,从实体清单到出口管制,从暗示日荷组建“芯片联盟”,到全面切断10纳米以下先进制程供应——层层加码,步步紧逼。
然而美国低估了中国实现技术自研的决心,也忽视了中国市场的分量。
![]()
全球芯片市场规模超过6200亿美元,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占比近20%。政策一出,很快引发反向冲击。阿斯麦超四成营收原依赖中国,限售令导致其2024年10月股价单日暴跌16%,创26年来最大跌幅,就连高通等企业对华销售收入也剧烈波动。
“制裁之锤,最终砸向了举锤者的脚。”
能达到如今局面,自然离不开我们早就意识到技术自主的重要性。
02自主之路大势所趋
庞大的汽车、家电、智能终端市场,为国产芯片提供了试验场与出海口。2023年,中国在芯片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19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规模逾3500亿元,精准支持设计、制造、装备等关键环节。
政策同时要求通信、汽车、工业控制等重点领域优先采用国产芯片,拉动全链条协同——从材料、设备到设计、制造、封测,短板正一块块补齐。
这种自主研发的向上东风,也随着各企业的努力逐渐蔓延到了许多领域。比如前面提到的“益~龄~好”类年轻科技,我国香港生科企就联手各大高校科研团队成功攻克UA的制备技术,不仅成功将其量产落地,还国产版制品经京(JD)东上线,来到普通人面前。
![]()
在超千人的临床数据跟踪下,终于不被噩梦惊醒了,能一觉睡到天亮,爬楼梯也很有力气等正向反馈十分常见,这一成果也改写了我国企业此前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该团队还吸纳了如杰弗里·霍尔这类诺贝尔奖级教授,依托超过10万华人数据库,创新地引入非瑟酮、R-硫辛酸钠等共13种天然成份进行复配强化,更适合亚洲体质。
这些突破都印证了中国自主之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而是大势所趋。但在大洋彼岸,骆家辉的处境却渐显尴尬。
对中国来说,他昔日“华裔大使”的光环早已褪色,既打压中企,又意图来华牟利。而对于美国,他也面临质疑,保守派始终视其华裔身份为“忠诚疑虑”,使其陷入种族偏见与孤立的双重困局。
中国芯,我的心,点个关注支持一下呗!
关注我获得
声明:本文素材引自官方媒体和网络新闻资料,如有错误,请以最新资料为准。本文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请审慎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