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93
作者:观察君
校稿:程程 / 编辑:致知
“跟客服问了一下,价格当场涨价”。今年的双十一已经结束了,但各大电商平台迟迟没有发布战报。总体而言,今年的双十一似乎根本没有热度,各大平台的满减凑单政策直接把消费者逼成了精算师。“双十一”价格高于平时正常价格的现象依然被眼尖的网友发现。以往热闹非凡的“双十一”哪里去了?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战终于落幕了,但网友对今年“双十一”的吐槽却此起彼伏。不少网友反映,一些电商平台的优惠政策计算起来十分复杂。比如,淘宝的凑单政策,精算师来了都要一头雾水。
![]()
有网友总结了淘宝的凑单攻略。包括定金、满减、品类券、会员、红包等各种政策的叠加计算方式,还有定金支付时间,尾款时间段和现货时间段。
网友纷纷表示,为啥买个东西会这么累?看到眼花,根本算不过来。算来算去买了一堆,比平时还贵。甚至使用88vip之后,不能叠加使用优惠券,导致比平时还贵。
![]()
除了满减政策算不明白,有些商品还真没有平时便宜。就在“双十一”刚刚揭幕时,“双十一没便宜”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很多网友都在吐槽自己的遭遇。
有网友表示,“双十一”买的秋裤,比之前买的还贵。
![]()
还有网友发图吐槽,在同一家店铺买的面膜,“双十一”价格是270.18元,而“618”价格是214.47元,贵了50多块,涨价近25%。
![]()
甚至还有网友吐槽,自己经历了价格的“川剧变脸”。网友本来是要私聊客服,询问尺码,结果这件衣服当场从706元调成了899元。这位网友直接表示“太搞笑了”,“玩不起就别玩”。而客服只是回复了解一下情况。
![]()
除了价格问题外,还有网友直接发微博控诉淘宝“双十一”的价格机制问题,直接批评淘宝的满减和凑单机制不合理。
![]()
不管怎样,大家对“双十一”似乎越来越不感冒了,十几年前那种狂热预售和熬夜抢货的盛况从此不再。
今年的“双十一”将具备划时代的意义。尽管各大电商平台还没有公布经营数据,但是根据第三方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总交易额为2.4万亿,同比增长10%.
![]()
另外一家第三方数据星图数据显示,总销售额为16950亿元,同比增长14.2%。
![]()
两家数据都显示增长10%以上,表面上看似乎今年的“双十一”是个丰收之战,但这只是纸面数据。
今年的“双十一”是史上时间最长的“双十一”。所谓总额不够,时长来凑。“双十一”总时长增加了42%,总交易额却只增长了27%。各大平台也只能通过延长大促时间来掩盖消费下降的事实。
年度大促活动越来越多,时长越来越长,热度逐渐下降。“双十一”从年度消费狂热日渐常态化,再也没有以前的仪式感。各种满减套路,先涨价再降价,假优惠真涨价等案例降低了大家对“双十一”的期待。
另外,供求关系的变化也让“双十一”逐渐回归理性。刺激“双十一”消费的不再是价格而是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需求重新成为主导“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动力。
今年是“双十一”的第17个年头,也将成为“双十一”大促的分水岭。目前电商时长格局已经固化,各大电商平台的竞争将从价格内卷转向差异化竞争和细分赛道的竞争。
过完今年的“双十一”,各大平台和商家可能要更焦虑了。接下来的“双十一”该怎么“续命”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