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以“环保少女”身份崭露头角,又以德国外长的身份对中国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如今,安娜莱娜·贝尔伯克,这位年仅45岁的80后女政客,凭借着她强硬的对华立场和西方鹰派的外交策略,成功登上了联合国大会主席这一举世瞩目的职位。
![]()
它的崛起并非偶然,背后是德国政治博弈、全球权力重新洗牌的深刻缩影。
但问题来了,贝尔伯克的上位,是否意味着联合国将走向更加单一化的西方主导,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
在他的领导下,联合国是否还能保持其公正、中立的原则?
![]()
从“环保少女”到“鹰派外长”,一个80后政客的崛起之路
2005年,贝尔伯克加入了德国绿党,这个以环保、反战和社会公平为核心理念的政党,成为了她政治生涯的起点。
她从最基层的党务工作做起,凭借着出色的口才、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行动力,一步步在党内崭露头角。
![]()
2018年,她与罗伯特·哈贝克搭档,共同当选为绿党双主席之一。这一年,她年仅37岁,成为了绿党历史上最年轻的主席之一。
在她的领导下,绿党一改过去略显边缘化的形象,开始向主流政治舞台中央大步迈进。
她成功地将环保议题与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民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既有前瞻性又接地气的政策主张,吸引了大量年轻和中产阶级选民的支持。
![]()
真正让她在国际舞台上声名鹊起的,是她对中国展现出的异常强硬的姿态。
在担任绿党主席期间,贝尔伯克就毫不掩饰其对华鹰派立场,多次公开宣称要对中国采取所谓的“对话与强硬”并行的双轨策略。
她频繁将中国定义为欧盟的“系统性竞争对手”,认为中国的崛起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了挑战。
![]()
2021年,德国大选后,绿党历史性地进入了联合政府,贝尔伯克如愿以偿地登上了德国外交部长的宝座,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外长。手握实权的她,立刻将自己过往的鹰派主张付诸实践。
她主导制定的德国新版《中国战略》在2023年正式出炉,这份文件一改默克尔时代以合作为基调的路线,首次将中国明确列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并着重强调了“系统性对手”的属性,甚至直接指明中国是德国面临的“战略挑战”。
![]()
2024年初,贝尔伯克开启了她的东南亚之行。在首站菲律宾,她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就南海问题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
她罔顾事实,片面批评中国海警在相关海域维护主权的合法行动,声称中国海警对菲律宾船只使用激光、水炮的行为“令人担忧”,甚至发生了“碰撞”。
![]()
紧接着,她高调宣布德国将扩大与菲律宾在海岸防卫领域的合作,包括向菲方提供无人侦察机等敏感装备。
这种赤裸裸地选边站队、煽风点火的做法,与美国等域外“搅局者”的言论如出一辙,完全暴露了其企图插手地区事务、制造阵营对抗的真实意图。
![]()
中国外交部和驻德使馆随即予以严正驳斥,明确指出德国作为南海域外国家,根本没有资格和权利干涉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事务。
贝尔伯克的言行,非但没有为德国赢得所谓“地区尊重”,反而让东盟各国对其动机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她天真地以为,通过支持个别国家对抗中国,就能换来整个东盟的拥戴,这种短视和幼稚的想法,完全无视了绝大多数地区国家期盼和平稳定、希望搭上中国发展快车的主流民意。
![]()
争议中登上联大主席台,一场充满算计的“软着陆”
贝尔伯克的鹰派外交虽然为她在西方世界赚足了眼球,但在德国国内却并未带来预期的政治红利。
她所推行的价值观外交,时常与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引发了国内工商界的普遍担忧。
到了2025年2月23日的德国大选,选民用选票做出了回应。
![]()
绿党的支持率大幅下滑,议会席位减少,贝尔伯克也因此失去了外交部长的职位。
正当外界普遍认为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政坛新星将就此沉寂一段时间时,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震惊了国际舆论:德国政府在3月份突然宣布,提名刚刚卸任外长的贝尔伯克,作为竞选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的唯一候选人。
![]()
在贝尔伯克被提名前,德国政府内部早已确定的人选是赫尔加·施密特。
施密特是一位经验丰富、履历光鲜的资深职业外交官,曾任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在国际外交圈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代表德国角逐这一重要职位的理想人选。
![]()
在最后一刻,施密特被毫无征兆地换下,取而代之的是政治前途暂时受挫的贝尔伯克。
德国媒体和反对党立刻炸开了锅,纷纷质疑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党内安置交易”。
舆论普遍认为,这是执政联盟为了安抚在大选中失利的绿党,为贝尔伯克寻找一个体面的“软着陆”平台,让她不至于彻底淡出国际政治舞台。
![]()
提名公布后,国际社会的质疑声浪接踵而至。俄罗斯方面率先发难,公开表示对贝尔伯克的候选人资格感到“困惑”,并对其在担任德国外长期间极端的亲西方、反俄立场表示严重关切,担忧她会将这种浓厚的意识形态偏见带入联合国大会主席这个本应保持中立和公正的职位。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私下表达了类似的忧虑。他们担心,贝尔伯克的上任将进一步加剧联合国系统内部的“西方化”倾向,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和诉求被进一步边缘化。
![]()
2025年6月2日,选举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如期举行。按照惯例,当某个职位只有一个候选人时,选举通常会以鼓掌通过的方式进行,以示团结。
俄罗斯代表团坚持要求进行秘密投票,这意味着193个会员国的代表需要像正式选举一样,逐一进入投票间填写选票。
这一程序上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政治表态,使得这场本该是“走过场”的选举,足足拖延了两个多小时。
![]()
投票结果公布后,表面上看,贝尔伯克以167票支持的压倒性优势当选。
但数字背后的细节,却揭示了国际社会对它的真实态度,堪称一场“无声的抗议”。
首先,有多达14个国家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大多来自非洲和亚洲,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这次“内定”选举的不满。
![]()
更具戏剧性的是,计票结果显示,竟然有7张选票投给了早已被撤下提名的赫尔加·施密特。
这绝不可能是笔误,这些国家宁愿选择一个程序上已经“不存在”的候选人,也不愿意将选票投给贝尔伯克,其背后的羞辱意味不言而喻。
![]()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西方国家占据三席;时任秘书长古特雷斯来自欧洲;如今,象征着“世界议会”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又被一位来自德国的鹰派绿党政客占据。
发展中国家普遍感到,自己的声音在联合国的殿堂里正变得越来越微弱。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贝尔伯克的家族背景也成了她饱受攻击的靶心。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其创立的初衷正是为了反思和清算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而贝尔伯克的祖父,被媒体深挖出在二战期间曾是一名纳粹军官,并且是纳粹党的狂热追随者。
俄罗斯媒体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辛辣地评论道,让一个纳粹后代来领导这个为反法西斯而生的国际组织,本身就是对联合国创始原则的最大嘲弄。
![]()
双重标准下的联合国“新时代”
2025年9月9日,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安娜莱娜·贝尔伯克手按《联合国宪章》,在联合国大会堂庄严宣誓,正式就任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她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团结更美好,并誓言要推动联合国改革,以应对她所列出的战争、贫困和气候变化这三大全球性危机。
![]()
贝尔伯克上任后的种种举动表明,她非但没有摒弃在德国外长任上的意识形态偏见,反而变本加厉地将联合国大会变成了推行西方议程的工具。她的议程设置表现出明显的亲疏有别。
乌克兰冲突问题被她置于议程的最顶端,占据了大会讨论的大量时间和资源,各种谴责俄罗斯、声援乌克兰的会议和决议层出不穷。
![]()
相比之下,同样造成巨大人道灾难的加沙冲突,却被她轻描淡写地处理。
她口头上呼吁人道主义援助,却绝口不提冲突的根源以及以色列军事行动所应承担的责任。
至于非洲国家的债务减免、全球减贫等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切的核心议题,则被系统性地搁置和延后。
![]()
在9月下旬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联大一般性辩论上,虽然193个会员国代表轮流上台发言,但贝尔伯克作为主席,却巧妙地将辩论的焦点始终引导到气候资金、供应链安全和俄乌停火等西方国家关心的话题上。
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私下里怨声载道,抱怨联大正在沦为“西方富国俱乐部”的清谈馆,他们的声音根本无法被真正听见。
![]()
贝尔伯克对中国的偏见和敌意,也从柏林一路带到了纽约。
在9月23日至27日及29日的一般性辩论期间,她多次在发言中不点名地提及所谓的“全球贸易公平”问题,含沙射影地指向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
![]()
众所周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并威胁加征关税,背后就有贝尔伯克在担任德国外长期间的大力推动。
如今,她摇身一变成为联大主席,在讨论全球气候转型和绿色能源合作时,依然不忘老调重弹,频繁强调所谓“供应链韧性”和“去风险”,矛头直指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领域有着深度合作的发展中国家。
![]()
在乌克兰问题上,她毫不吝啬对军事援助的赞美。
从2022年到2025年,德国向乌克兰提供了累计超过8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包括“豹2”主战坦克、先进的防空系统等重型武器。
贝尔伯克对此不仅全力支持,还多次敦促其他欧洲国家加大援助力度。
![]()
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严重损害了联合国大会主席职位所应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了其所谓“人权捍卫者”的虚伪面目。
当公平和正义的天平已经严重倾斜,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全球治理平台,是否正在滑向“完蛋”的深渊?
参考资料:德国前外长贝尔伯克当选第80届联大主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