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孙晓云
“因为我们法律意识的淡薄,没有意识到危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是榆中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回访辖区某汽车维修店时,听到经营者的一句肺腑之言。这句朴素的告白,折射出汽修行业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问题的普遍性与严峻性。
今年5月,面对这一行业治理难题,榆中县检察院积极履职,主动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领域,依托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筛查与碰撞比对,精准发现了县域内部分汽车维修企业存在危险废物处置不当的问题线索。
经深入调查核实,检察官发现辖区部分汽修企业确实存在危险废物管理乱象:废机油滤芯、废劳保用品等危险废物被随意堆放在露天场地;喷漆作业未在密闭空间进行,有机废气直排外环境;废机油桶、油漆罐等容器露天存放,存在泄漏风险。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更对土壤、水体、空气质量构成持续性危害,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在固定相关证据后,榆中县检察院依法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并向市生态环境局榆中分局制发检察建议。这份建议书直指监管漏洞:一是指出问题根源,明确部分汽修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缺失,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不完善、管理台账不健全、处置渠道不规范等核心问题;二是提出明确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立即组织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三是提出治本之策,建议加强对经营者的普法宣传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检察建议发出后,一场由检察机关推动、生态环境部门主导、行业共同参与的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县迅速铺开:生态环境部门线上普查汽修单位99家,现场抽查汽修单位26家,联系督促7家企业完成危废管理计划申报补录修改工作,现场检查中发现问题单位8家,均已要求立行立改,对危废处置单位和汽修重点单位进行工作约谈并进行专题培训,并与全县汽修签订《环保诚信承诺书》,对整改不到位的汽修企业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3份。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汽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整改,各汽修企业均设立了危废暂存间并张贴了危废标识,建立了危废台账,废机油均已按照规范进行了收集处置,并与危废处置机构签订了拉运危废协议,切实提升了辖区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