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11”再度刷新“史上最长”周期纪录。
京东作为启动最早的平台之一周期长达37天,抖音整合“金九银十”以57天超长周期打破行业惯例,淘天、小红书、快手等平台也拉长大促周期,究其根本,还是为了刺激消费。
而在这场大促中,白酒行业也是痛并快乐着。不光平台“百亿补贴”火力全开,酒企也推出多项举措,全力推动着消费转化。
但这份表面狂欢的背后,一线的经销商们却难言轻松。市场的分化、消费的变迁,让这个传统的行业充满变数,上演了一幕幕真实的“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超长大促下的双面困境,经销商沦为夹心层
经销商的生存根本,在于稳定的价格体系与合理的利润空间。然而,平台的“百亿补贴”如同降维打击,直接击穿了他们小心翼翼维护的价格防线。
以白酒市场的风向标飞天茅台为例,其在电商平台的补贴价一度跌破1600元/瓶,与年初2200元的批发价形成较大倒挂。同时,这枚价格核弹的余波迅速扩散至五粮液、洋河、青花汾酒等全线名酒,导致批发价普遍下滑超过50元。
![]()
“现在的价格真是乱套了,利润越来越低,简直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成为众多经销商共同的哀叹。当消费者习惯于在大促期间以更低价格从平台直接购酒时,经销商门店的常规销售便难以为继,价格体系的名存实亡,使其利润空间被挤压至极限。
对于今年整体的动销情况,上海浦东区某经销商坦言,今年白酒动销表现同比仍在下滑,约为20%,8-9月动销虽环比改善但同比仍处低位,四季度批价下行压力已在市场预期之内。
值的一提的是,这场动销的硬战中,也有几个逆势而上的“代表作”:一面是以泸州老窖、古井贡酒为代表的强品牌力酒水,近日A股显示其涨幅超过6%;一面是以五粮液29度“一见倾心”、梅见青梅酒、会稽山气泡黄酒为代表的低度新酒饮,为酒业注入了新活力。
![]()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行业的整体情况仍相当不乐观,经销商正面临"打款任务重、回款意愿弱"的双重压力。
具体来说,高端白酒价格体系遭到近年最严峻的挑战。自10月起,300元以上价格带名酒全体呈现多平台价格持续下探趋势,双十一当天,传统电商平台白酒主要品牌的最低在线价格均有下探甚至跌破批价。
面对市场破价行为,电商平台已经开始“踩刹车”了。11月10日,抖音电商就针对一些商家利用茅台进行虚假宣传的投诉,启动了专项治理,重点打击用“假低价”画皮引流,以及有假货嫌疑的异常低价行为。
总体来看,双十一期间酒业的价格击穿,其背后的本质是经销商的求生之举。显然,旧版本的“躺赢”攻略已然失效,经销商们是时候寻找新版本的生存之道了。
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销商新版本的求生法则
在这场行业下行的漫长寒冬中,“活下去”已成为所有从业者最现实、最紧迫的共同目标。
在战略层面,全线收缩是不约而同的共识。极致的降本增效从缩减人员、退租冗余仓库开始,“轻资产运营”被频频提及。而所有任务中最为核心的,仍是清理库存,尽管这个过程无异于“刮骨疗毒”,但确是行业回笼宝贵现金、为生存赢得喘息空间的必要之举。
与此同时,经销商们也将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战场,开始深度研究消费场景,做起了“融合营销”的生意。例如,“买白酒送啤酒”或搭配饮料的“白酒+”模式,实实在在地适配消费端日益多元的需求。走得更远的,则是与餐厅、高尔夫球场、车友会等渠道开展深度合作,开发定制宴席用酒、联名礼品,将产品精准嵌入特定圈层与生活场景之中。
![]()
渠道的变革同样深刻。不少经销商老板亲自披挂上阵,试水直播带货,或研究运营小程序商城和私域社群。“我一个从前手机都不怎么会玩的老头儿,想不到现在还在抖音当起了主播。”一位四川经销商的调侃道。
面对主战场日益激烈的内卷,开辟增长的第二曲线已成为破局之道。纵观当前实践,经销商们主要沿着三个方向拓展新路径:
其一,回归基本盘,强化防御。将高性价比的“口粮酒”与拥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区域名酒,打造为动荡时期稳定销量的“压舱石”。
其二,拥抱新势力,布局未来。威士忌、精酿啤酒等品类虽然操作门槛较高,但其可观的增长潜力与更高的利润空间,依然散发着巨大的吸引力。
其三,押注新赛道,捕捉趋势。以29度五粮液、28度国窖为代表的低度白酒,正成为消费者的新宠。例如,五粮液“一见倾心”产品,上线60天销售额便突破1亿元,有力验证了c端市场对此的真实需求。
![]()
除了低度白酒,低度果酒赛道中,梅见青梅酒的增长也颇具代表性。中秋国庆期间,就有不少家庭选择梅见青梅酒作为中秋家宴用酒。“梅见这款酒一家人都能喝。吃月饼、家常菜时,搭配一点青梅酒,氛围也很轻松。”一位消费者表示。
如今,家庭聚会频次增加但规模缩小,家庭用酒更注重性价比和便捷性,梅见青梅酒的市场能见度正在快速上升,今年1-7月,梅见整体销售同比增速达20%。“梅见的短周转率是我更愿意选择它的原因之一,基本上不压货,现金周转快,心理压力小很多。”广州某经销商介绍到。
总体而言,寒冬之下,传统酒业的经销商们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以生存为第一要义,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性与创造力。
三、酒商平权时代,经销商还能做些什么?
酒商平权时代,经销商有了更高的能动性,也需要有更多的主动性。那么,所有经销商不得不动脑筋: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究竟该如何赚钱?
双十一的启示意义在于:白酒行业的复苏不能依赖短期价格刺激,而需构建“价值-价格-渠道”的良性循环。
从双十一表现来看,例如汾酒、劲酒、五粮液“一见倾心”、牛栏山等一系列在年内涉及年轻化、新酒饮、低度酒的企业,近期均获得了佳绩。以及100-300元内大众酒、口粮酒、光瓶酒的持续走俏,也印证了只有顺应年轻化、理性化的消费趋势,才能在行业转型中开辟增量。
以梅见青梅酒为例,虽然单瓶利润空间未必是最高,但其优势在于销售走量好、周转极快、几乎不形成库存压力。这意味着资金能快速回笼,再投入下一次循环,在当下,现金流的健康度远比账面利润的数字更重要。
![]()
梅见的启示恰恰在于,它为新酒饮2.0阶段的价值投资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它不仅仅是一个畅销单品,更展现了一套可持续的“健康生意模式”。
首先,它以“品质化”构建了长期主义的根基。梅见从制定标准、扩大产能到布局上游种植,打破了低度酒“门槛低、无品质”的偏见,为经销商提供了有硬核实力的产品底气。
其次,它以“场景化”精准开辟了增量市场。 在白酒主攻商务、啤酒固守火锅之外,梅见凭借“吃香喝辣冰梅见”的口感特性,成功切入中式佐餐这一广阔场景,并拓展至家庭宴饮等节日消费,能够为经销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动销流量。
最终,“品质化”与“场景化”的共同作用,推动其实现了“主流化”与“规模化”。 梅见已从一个小众品类,成长为覆盖主流渠道、触达主流用户的大众品牌。其全国市场仍有巨大增量空间,意味着经销商与之合作,存在与经销商共享的品类成长的红利。
“双十一”的热度还未完全散去,价值重塑再次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命题,对于白酒行业来说,价值体系的重塑与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唯有持续的做好消费者服务、坚守品质底线,又能及时回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方能在触底反弹中赢得先机。
对于经销商而言,或许选择一条正确的赛道,远比在旧路上埋头狂奔更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