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多动抽动,很多家庭先是以为孩子习惯差,脾气差,等到真的认识到“孩子是生病了”,往往已经耽误很久。而这种家庭,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漫长的求医之路。
大家来看今天的案例:
患者,男,10岁。
抽动多动八年,持续在其他地方治疗,效果差,遂前来我处。初诊:面部不自觉抽动,头汗较多,夜眠背部汗出较多,夜间3点汗出缓解,入睡困难,纳后有便意,小便可,饮水一般,注意力不集中,挑食,易上火,急躁。舌质嫩红,苔薄白。双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小儿抽动症
【西医诊断】抽动障碍
【证候】脾阳虚证
![]()
方剂:(苓桂术甘汤加减)
茯苓10g 桂枝15g 麸炒白术2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天麻5g
忌口:辛辣、寒凉、水果、油腻、海鲜、牛奶、牛羊肉、绿豆等。
二诊:睡眠较前好转,纳好转;情绪尚可,夜间汗出明显,背部易汗出,大便初干,小便频
![]()
二诊方剂:(理中汤加味)
人参 干姜 麸炒白术 炙甘草 天麻
三诊:服药后睡眠改善明显,夜间汗出明显减少,大便干结痊愈,尿频消失,注意力较前明显改善。
三诊方剂:(理中汤加味)
人参 干姜 麸炒白术 炙甘草 天麻
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患儿自两岁出现多动抽动之后,这个家庭便开始漫长的求医之路,现已患病八年。在别处多以清热,平肝息风等方法去镇压症状,治标不治本,药后症状当时是有所缓解,没多久症状更加明显了。
![]()
所以,漫长八年的求医之路,也是漫长的试错之路。
患儿舌质红,易上火,注意力不集中,易急躁,多动抽动看上去上像是热造成的,但汗出较多,脉沉细弦等多提示内有寒湿在里。以上症状综合起来总的原因就是;寒湿在里,郁热在外,寒湿重热量进不到体内,易上火,注意力不集中,易急躁,阳虚则风动所以多动抽动。夜眠汗多为阳气不固,阳气不内收所以眠差。我们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加生姜增强温中之力,加天麻补津液以息风。
药后眠好转,纳食好转,汗出明显,用理中汤加天麻,温中健脾化湿兼息风,汗出明显减少,睡眠好,大便好,尿频消失,注意力也能集中了,原方继续服用巩固治疗。
本案仅为学术分享,不能作为用药依据,本处方基于中医师个案辨证,请勿自行用药,如有不适请您前往正规门诊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