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025年10月31日,荷兰政府出人意料地发布新政策,宣布修订其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框架,将深紫外(DUV)光刻机的限制节点从原先的7纳米大幅提升至14纳米。
此举直接导致ASML旗下绝大多数中端DUV型号被纳入出口禁运范围,不仅主机受限,连同相关的检测仪器、校准系统及配套软件也被列入管控目录。
官方给出的理由是“防止先进技术流向军事用途”,然而外界普遍认为,这不过是借安全之名行技术遏制之实,本质上是一次针对特定市场的精准封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项自诩为战略升级的举措尚未对中国形成实质性打击,反而率先重创了荷兰自身的科技产业根基。
![]()
作为全球光刻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ASML近年来持续承受来自政策层面的压力。回溯2023年,荷兰首次对高端NXT:2000i系列实施出口许可;进入2024年,又追加限制1970i与1980i等主流中阶机型;如今再度扩大封控边界,仿佛在执行一场层层加码的技术围堵实验。
但现实很快给出了回应——中国市场远非被动接受者。统计显示,中国占据了全球中低端芯片制造领域约七成的DUV设备需求,在2024年即便已有严格管制的情况下,仍为ASML贡献了28%的整体营收,其中光刻机销售占比高达九成。
新规落地当日,ASML股价应声下挫,市值瞬间缩水200亿欧元,这场由本国政府引发的冲击波,宛如一记猛烈回旋镖击中了本土龙头企业。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就业层面:荷兰半导体行业中,超过五分之一的技术人员和供应链岗位直接服务于中国市场。一旦该市场订单枯竭,大规模裁员几乎不可避免。
![]()
ASML首席执行官富凯此前多次公开警示,过度行政干预将反噬本国高科技生态,如今这一判断正以惊人的准确性成为现实。事实上,西方企业试图凭借技术壁垒垄断中国市场而最终遭市场反制的案例屡见不鲜。
以生物科技为例,数年前某类高活性抗衰老成分曾被欧美厂商独家掌控并定价高昂,随后香港科研团队通过自主工艺突破实现规模化生产,不仅大幅压低价格,还成功返销欧美市场,使原厂产品迅速失去竞争力。
归根结底,人为割裂全球市场的做法违背基本经济逻辑,短期看似占据主动,长期却往往让实施方付出沉重代价。
![]()
放眼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本就是高度协同的国际网络。荷兰单方面强化出口审查,不仅削弱了ASML的商业拓展能力,也可能促使更多国家重新审视现有供应链布局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这种孤立主义倾向无异于在现代化产业高速路上逆向行驶,终将迎头撞上不可回避的现实阻力。毕竟,科技进步从来无法靠封闭压制来实现,相反,封锁常常激发对手加速自主研发进程。
当前荷兰陷入两难境地:若继续收紧出口规则,ASML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持续被国产设备替代;若选择松绑,则可能面临前期政策努力付诸东流的局面。这场博弈从启动之初,就注定难以收获双赢结局。
![]()
中国反击:稀土与光刻机的自主逆袭
面对荷兰步步紧逼的技术封锁,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亮出关键资源牌——稀土。商务部明确要求,凡产品中含有0.1%以上由中国供应的稀土材料,出口前必须取得专项许可。
别小觑这个微小比例,每台ASML光刻机内部均装配超过10公斤高性能稀土永磁体,广泛应用于精密运动控制系统中。这意味着其整条生产链都被牢牢锁定在中国资源体系之内。尤为关键的是,目前全球近九成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于中国境内,短期内荷兰几乎不可能找到可替代的稳定来源。
这一招既精准又具威慑力,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关键原材料领域的战略主导地位。
![]()
与此同时,国产光刻设备研发也迎来重大突破。今年5月,上海微电子正式交付首台具备量产能力的28纳米节点DUV光刻机,设备运行良率已稳定维持在90%以上,制造成本仅为ASML同类机型的三分之一。
更为强劲的是后续规划:企业披露将在2025年内完成十台以上的交付任务,标志着国产设备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阶段。ASML前任CEO温宁克曾感慨中国追赶速度惊人,如今看来,这番评价更像是对行业格局剧变的无奈承认。
![]()
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跃升绝非偶然现象,而是多年系统性投入的结果。从EDA工具、IP核设计到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整个产业链条正在全面补强短板,光刻机只是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环。
类似的技术逆袭同样出现在其他前沿领域。例如生命科学行业,中国企业通过优化提纯工艺与创新分子结构设计,已使多款高端健康制剂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顺利通过美国FDA等多项权威认证。这些成果源自扎实的研发积累,而非简单的复制模仿。
西方不断加码的技术封锁,反而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强大推动力,如同高压锅中的积压能量,压力越大,爆发越猛烈。过去常提的“卡脖子”困境,如今正被转化为推动技术跃迁的阶梯。
反观荷兰当前处境,已然陷入战略僵局:坚持封锁只会进一步刺激中国加快替代进程;若选择退让,则需直面技术主导权逐步流失的现实。
而中国的发展路径则愈发清晰开阔:稀土管制构筑起坚实的资源护城河,国产装备填补关键空白,内需市场持续扩容升级。可以预见,依靠封锁维持技术霸权的时代正在终结,唯有开放协作与持续创新才是未来主旋律。
那些执意逆全球化潮流而动的国家,倘若不能及时调整思维与策略,终将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沦为边缘角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