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号 首发呈现
大好河山,邀您共看
众所周知,安世事件背后的推动者,就是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原以为吃到苦头后,他会明白自己的错误。
但没想到,11月13日,他在接受专访时,依然是态度强硬。
![]()
他甚至公开表示,自己并不后悔推动冻结安世半导体运营权的决定,甚至表态即使重来一次,他也还会这么做。
![]()
在欧洲芯片供应链已经摇摇欲坠、欧盟和德国纷纷转向支持中国的当下,卡雷曼斯的强硬姿态到底是在坚持什么?
荷兰政府在冻结安世、切断供应之后,如今却悄悄派出高级代表团来华谈判,是否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走错了一步?
![]()
安世事件来龙去脉
闻泰科技是一家中国企业,在2018年的时候,该企业就开始对安世进行收购,这家公司原本是飞利浦旗下的业务,后来剥离独立发展,是欧洲为数不多掌握核心车规级芯片技术的企业之一。
经过漫长谈判与整合,闻泰科技最终拿出了340亿元的巨款,对安世进行了收购,可以说,这项交易荷兰一点没吃亏。
![]()
这笔交易在当时受到中外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将一家欧洲本土半导体企业收入囊中,还确保了技术、管理团队的稳定过渡。
而安世作为全球第三大车规芯片供应商,它的市占率超过40%,在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都有关键影响力。
![]()
2023年和2024年,安世的营收分别达到21.5亿美元与20.6亿美元,表现稳定,更重要的是,安世在欧洲的布局也在继续扩张。
2024年,公司宣布将在德国投资2亿美元,新增150个高质量岗位,其中100个是研发岗位。
![]()
如果正常发展下去,中荷双方是可以双赢的,中国资本提供资金支持,欧洲企业获得全球市场,而欧洲也能借此保住自己的技术根基,但到了2024年底,事情出现了变化。
先是在去年12月,美国突然间将闻泰列入实体清单,开始对中资企业施加系统性压力,到了2025年9月底,荷兰方面最终动手了,不光抢了安世,还撤调了CEO张学政。
要知道张学政是安世并购与整合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闻泰的创始人,美方的要求,等于直接挑战安世的治理结构。
![]()
冻结令背后的推手
2025年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援引一项1952年的旧法,正式冻结安世在荷兰本土的经营权,理由是“国家安全风险”。
仅仅七天之后,荷兰方面又宣布暂停张学政CEO职务,理由同样是“安全审查未通过”。
![]()
可荷兰为什么要这么干了,不久后,一则关键内容曝光给出了答案,原来美国政府早在6月就明确要求荷兰,“更换CEO”以换取豁免。
这说明,从头到尾,安世世界都不是单纯的商业纠纷,其背后有美国的影子,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
不久后闻泰科技发布公告,强烈谴责荷兰干涉企业运营,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也迅速出手,宣布出口禁令,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安世的产品,都是在中国组装完成,再进行出口的。
10月26日,安世荷兰宣布终止对中国的晶圆供应,至此,一家原本完整的全球化芯片企业被人为切割成两个体系,中荷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被彻底撕裂。
![]()
但中国的回应远没有止步于谴责,11月1日,中方宣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恢复出口豁免,这意味着,安世中国恢复了部分出口能力。
两天后,香港媒体报道称,中国晶圆厂已经成功完成替代供应,安使中国芯片产能恢复至每月60亿颗,而且,中国开始推动人民币结算机制,不再依赖美元体系进行对外支付。
这场博弈,开始显现出反转的迹象,那么,欧洲方面是否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了呢?
![]()
欧盟转向,荷兰孤注一掷?
11月4日,中国商务部罕见地点名批评荷兰政府,称其干预企业正常运营,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欧洲车企无法获得关键芯片。
而就在同一天,欧盟委员会内部开始讨论是否应要求荷兰“归还安世控制权”给闻泰。
看到中方的强硬态度后,欧盟也正式表态,希望荷兰政府采取实质性行动,与中方合作解决问题,当天,荷兰政府突然宣布愿意与中国展开谈判,并派出高级别代表团赴华。
与此同时,德国和日本企业确认收到了来自安世中国的芯片,显示中方供应能力已经恢复。
![]()
但根据《金融时报》11月12日报道,欧洲车企出现了库存告急的情况,芯片供应中断已经影响整车生产,欧盟警告如果不尽快解决,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然而面对这一切,卡雷曼斯却在11月13日的采访中表现得毫不动摇,仿佛把自己当成了“孤胆英雄”,还说这是一场“经济惊悚片”,好像他不是制造问题的人,而是解决问题的人。
卡雷曼斯虽然表达了对中国恢复供应的感激,但却表示如果再选择一次,他还是会做同样的事情。
![]()
但事实上,他所声称的“安世试图转移知识产权、裁员、关闭欧洲工厂”等理由,早已经被闻泰和中国官方明确否认。
安世的扩张计划还包括在德国新建工厂、创造就业岗位,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搬迁”。
![]()
目前,这场风波虽然还在继续,但主动权已经悄然发生了转移,无论卡雷曼斯再怎么嘴硬,也无法改变现实。
![]()
结语
安世事件,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博弈,中国企业没有退缩,反而通过技术替代和人民币结算,掌握了更多主动。
荷兰政府的强硬姿态,在欧盟与德国的现实压力下,已经逐步瓦解,可以预见,今后的全球芯片产业,中国不仅是参与者,更将是规则制定者之一。
老墨就给大家聊到这了,下期内容我们不见不散~
信息来源:
2025-11-13 09:49·观察者网 不装糊涂了?“欧洲车企还是担心:安世荷兰不给中国工厂晶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