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华报讯(记者 曹明权 摄影报道)2025年11月13日,海外华文媒体邹鲁文化行启动仪式在山东邹城结束后,来自《韩国新华报》、《世界侨报》、《加拿大红枫林传媒》、《西非统一商报》、《韩侨新闻网》、《美国华尔街先驱报》、《智利中文网》等7家十余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负责人实地探访峄山这座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誉的地质奇观,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交融魅力。
![]()
在千年奇石五华峰观景平台,当记者们俯瞰由25亿年前花岗岩形成的巨型石蛋群时,来自加拿大《加拿大红枫林传媒》的总编辑--资深媒体人姚风鸣惊叹:"这些蘑菇状石蛋仿佛来自外星文明,它们与云海交织的画面,完全颠覆了我对东方山水的认知。"据景区地质专家介绍,峄山现存300余处象形石景观,其中"子孙石""五巧石"等已成为地质学界研究海蚀地貌的活标本。
![]()
![]()
在考察古今对话邾国故城遗址时,《韩侨新闻网》执行总编辑冷庚玲女士,触摸着战国时期的夯土城墙感慨:"这座公元前614年的都城遗址,与峄山现存的秦峄山碑、唐宋摩崖石刻形成时空对话,让我深刻理解了'石头会说话'的含义。"
![]()
在考察峄山生态治理和古冰川遗址时,《西非统一商报》副社长王淑华注意到景区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古树名木数字档案,以及运用生物工程治理的裸露岩体,展现了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修复方面的创新实践。"据邹城市文旅局负责人透露,峄山已建成全球首个花岗岩地貌数字孪生系统,实现3000余处地质遗迹的动态监测。
![]()
![]()
在白云宫道教建筑群,《世界侨报》总编辑李茂娥提议:"可以借鉴韩国'文化技术'(CT)模式,将峄山的奇石景观转化为元宇宙数字资产。"当地景区负责人回应,正在推进"数字峄山"国际传播计划,拟与韩国松谷大学东亚研究院共建虚拟现实实验室,开发多语种沉浸式导览系统。
![]()
本次海外华文主流媒体采风活动中,海外媒体共发布图文报道近50余篇,短视频内容触达海外受众超500万人次。正如《美国华尔街先驱报》总编辑陶琳所言:"峄山的地质奇观与文化积淀,为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提供了独特的石质语言”。
![]()
坐在缆车观赏峄山地质奇观的《智利中文网》总编辑褚鑫晶兴奋的说,这座被誉为"灵通天府"的文化名山,正以其独特的地质美学与创新实践,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窗口。相信随着RCEP生效与"一带一路"深化,峄山的"石话"故事必将在国际传播中书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李茂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