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来自西班牙莫龙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在芬兰F/A-18“大黄蜂”战斗机的护航和索廷普罗靶场芬兰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的支援下,在芬兰上空执行了“欧洲轰炸机特遣队26-1”任务。该轰炸机从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抵达后仅数日即执行此次任务,这显示了美国战略空中力量能够多快地融入北约在北欧和北极的防御计划。
2025年11月12日,芬兰空军F/A-18“大黄蜂”战斗机为一架美国空军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在芬兰上空执行“轰炸机特遣队”任务提供护航,并在索廷普罗射击场对芬兰联合终端攻击控制员指定的目标进行了模拟武器投放。
此次飞行是“欧洲轰炸机特遣队26-1”任务的一部分,该任务由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部署至西班牙莫龙空军基地的轰炸机执行,旨在与整个欧洲的盟国空军进行训练。在B-52抵达战区仅数天后执行的此次任务,被北约、美国空军和芬兰空军强调为既是一种威慑信号,也是一个明显的提醒,即联盟的战略轰炸机力量现已与芬兰北部边境的防御紧密相连。
![]()
一架从西班牙起飞的美国空军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在芬兰上空与芬兰F/A-18“大黄蜂”战斗机协同行动,将远程打击力量与敏捷的本地空中掩护相结合,行动于北约的北极邻近区域。图片来源:美国空军
在战术层面,此次飞行将一架美国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芬兰F/A-18C/D“大黄蜂”战斗机和芬兰联合终端打击控制员(JTAC)团队整合到一个单一的、一体化的打击编队中。
B-52是一种远程、八发动机战略轰炸机,能够携带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和防区外弹药,它在保持受地面芬兰JTAC控制的同时,对预规划目标进行了模拟武器运用。通过芬兰的多阶段中期升级计划而进行升级、能够操作现代空对空导弹、防区外空对地武器和Link 16数据链的“大黄蜂”战斗机,在轰炸机穿越芬兰领空并执行攻击剖面时,为其提供了紧密护航、空域清理以及额外的态势感知能力。
对于芬兰JTAC而言,引导重型轰炸机而非快速喷气式飞机或攻击直升机,使得演练不同的时间线、武器效应和无线电程序成为可能,这近似于在北约东翼的高强度冲突中所需的那种战区范围火力协调。选择索廷普罗这个设备完善的国家级靶场,即使未投掷实弹,也能进一步对武器作用范围和时间进行详细评估。
除了对机组人员的直接训练价值外,此次护航任务也为参与的盟国空军带来了若干作战优势。对于美国轰炸机部队而言,“欧洲轰炸机特遣队26-1”提供了演练从莫龙空军基地到高北地区和波罗的海地区远程飞行的机会,从而完善空中加油周期、在拥挤的欧洲空域中的导航以及在北约指挥控制下与多国空军的协同。
对于芬兰“大黄蜂”中队来说,为B-52这样的高价值、慢速资产提供护航,需要采用与标准的空中警务紧急起飞不同的战术规划方法,包括分层的战斗机站位、与加油机航线的冲突规避,以及与到访的美国机组成员进行联合任务规划。
盟军轰炸机在芬兰领空的出现,也给了国家指挥当局和防空C2结构一个机会,来测试跨境的实时作战管理,从莫龙基地,经由北约位于托雷洪和博德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CAOCs),下至国家的控制与报告中心。
在战略层面,美国B-52在芬兰战斗机护航下的飞行,清晰地表明了北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向整个欧洲-大西洋空间——从地中海到高北地区——投送可信的战斗力。北约决定将B-52H前置部署到西班牙以执行“欧洲轰炸机特遣队26-1”任务,明确旨在维持一支灵活的、覆盖整个战区的轰炸机存在,以应对增加的俄罗斯军事活动,包括图-95MS和图-160飞机在盟国空域附近的远程轰炸机巡逻。
近期在挪威启用的博德联合空中作战中心——与于德姆和托雷洪并列的北约第三个空中作战中心——正在重塑联盟在北欧和北极地区的空中指挥架构;博德中心正逐步承担起协调整个斯堪的纳维亚、波罗的海、北大西洋和巴伦支海地区空中作战和快速反应警戒任务的责任。
在这一不断发展的框架内,将美国战略轰炸机整合到芬兰上空的日常空中态势中,表明联盟的威慑姿态并不仅限于象征性部署,而是植根于具体的指挥关系、共享的程序和经过演练的打击方案。此次任务也强调,任何在北欧的潜在侵略将立即面对的,不仅是本地的战斗机力量,还有能够打击对手纵深关键目标的远程打击资产。
对芬兰而言,在索廷普罗上空为B-52护航突显了其如何迅速地从军事不结盟国家转变为一个完全融入北约防空生态系统的前线盟友。赫尔辛基长期以来对高战备度义务兵役部队、公路基地分散概念和弹性防空网络的投资,为此类联合任务增添了可信度,因为盟国飞机可以依赖一个习惯于在竞争性空域和严酷北极条件下运作的东道国。
此次飞行也发生在芬兰战斗机换装的关键时刻:该国已订购64架F-35A“闪电II”隐形战斗机以替换其F/A-18C/D“大黄蜂”机队,首批F-35将于2026年开始服役,“大黄蜂”将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在F-35全面形成战斗力之前,芬兰经过现代化的“大黄蜂”仍是其防空骨干和对北约北方空中力量的关键贡献,能够护航盟国轰炸机、融入Link-16网络并在需要时实施精确打击。通过将这些老旧但经过全面升级的平台与联盟最具辨识度的战略轰炸机配对,芬兰空军展示了其能够在现有能力与正在部署的第五代力量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因此,芬兰F/A-18在索廷普罗上空为美国B-52护航,远不止是社交媒体上的一张引人注目的图片。它浓缩了“欧洲轰炸机特遣队26-1”的逻辑:与当地JTAC演练真实世界的打击剖面,操练从西班牙到高北地区的盟军指挥链,并向任何潜在对手表明,芬兰的防御与更广泛联盟的防御是不可分割的。
随着在博德联合空中作战中心支持下更多架次的飞行,以及芬兰F-35机队的服役,类似的任务很可能将变得常态化而非例外。这种在北欧地区上空“轰炸机-战斗机”一体化行动的常态化,正是赋予北约威慑姿态可信度的关键:它表明政治承诺背后有着现成的部队、经过检验的程序以及在形势需要时如何共同作战的共识作为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