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4年12月24日,台湾立法院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政治大戏。
赖清德精心挑选的7名大法官候选人,在立法院的投票中悉数折戟,“全票否决”的结果响彻议事大厅。
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在其中率领52席“立委”投下关键反对票,直言这是对赖清德的“不信任票”,公开催其下台。
这场看似针对司法人事的投票,竟演变成了对执政者的“逼宫”。
![]()
赖清德算盘落空
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司法院大法官”从来都不是普通的司法职位,而是各方势力争夺的“权力高地”。
这15位大法官手握影响政治格局的关键权力,审理“正副领导人”弹劾案的权力一旦弹劾理由成立,执政者就得下台。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解释“宪法”、审查法律是否“违宪”,行政部门的政策、立法机构的法案都可能被其否决。
2024年10月31日,15席大法官中有7席到期空缺,包括“司法院长”许宗力等人在内的卸任,这给刚上台半年多的赖清德提供了机会。
![]()
他上台后已将“陆委会”、台军方等关键部门负责人换成亲信。
若能填满这7个大法官席位,就能基本掌控行政、军事、司法三大核心领域,既巩固权力,又能规避未来的弹劾风险。
可他提名的“司法院长”张文贞、“副院长”姚立明及陈运财、王碧芳等5位大法官候选人,刚公布就引发轩然大波。
国民党直指这些人“背景太绿”“专业性不足”,民众党批评提名过程草率,完全不顾人选中立性。
![]()
更棘手的是民进党内部的分裂,争议最大的刘静怡虽为民进党背景,却多次公开批评党内政策,质疑蔡英文“论文造假案”。
2024年5月她还写文章痛斥民进党“立委”王义川“愚蠢至极”,审查会上更直言这是“肺腑之言”。
这番操作彻底得罪了“英系”和“正国会”,不少绿营人士明确表示反对她。
多位被提名人的个人问题也引发争议,张文贞在废死议题上立场模糊,何赖杰的两岸相关案件处理能力遭蓝营质疑。
![]()
陈运财因过往土地案判决遭环保团体抗议,王碧芳被指与绿营过从甚密,姚立明因媒体背景被批“不配担任副院长”。
这些争议叠加,让赖清德的提名成了“众矢之的”。
他本想安插亲信掌控司法,却没能团结党内力量,还让蓝白阵营找到共同反对的理由,“权力算盘”注定落空。
赖清德的提名方案布满漏洞和争议,而三党看似“意外联手”否决提名的背后,并不是真正的政治共识,而是各有盘算的利益博弈。
傅崐萁成为“反赖核心”
作为国民党团总召,傅崐萁手握52席“立委”的关键票数,而大法官候选人需获得出席“立委”半数以上同意才能过关。
2024年12月24日投票当天出席113席,达标需57票,国民党的52席成了决定提名命运的“压舱石”。
为确保全票否决,傅崐萁投票前多次召开党内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只要是赖清德提名,一律反对”的原则。
最终,52名国民党“立委”无一人漏票,全部投下反对票。
![]()
投票结束后,傅崐萁在立法院公开喊话,“朝野合力否决候选人,本质上是对赖清德的不信任票。他上台后撕裂台湾,还想操控司法,这样的领导人已失民心,应尽快辞职。”
国民党态度坚决,既为阻止赖清德掌控司法,也是反击其长期打压。
赖清德上台后的“固梁行动”针对性打压国民党核心人物,加上他频繁“过境”美国、引进M1A2T型主战坦克高调宣扬军力,让主张两岸交流的国民党深感担忧。
![]()
而马英九两次访陆、朱立伦表态支持两岸交流,与赖清德的“台独”路线形成鲜明对比,否决提名成了国民党反赖的最佳突破口。
民众党的投票透着“报复意味”,当时其主席柯文哲已被关押四个多月,台北地检署以收贿1500万、侵占等罪名求刑28年6个月。
民众党直指这是“政治追杀”,担心赖清德提名的大法官上任后,柯文哲案再无翻案可能。
最意外的是民进党的“反水”。在柯建铭指令下,51名民进党“立委”同意除刘静怡外的6名候选人,唯独否决她。
![]()
柯建铭称刘静怡多次批评党内政策、质疑蔡英文,恐日后刁难民进党政策,但实则是派系斗争。
刘静怡非赖清德嫡系,也不属于“英系”或“正国会”,赖清德强行提名触动了其他派系利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非赖系”早已不满,投票前赖清德下死命令要求全员出席,却仍有多位“立委”缺席,甚至一人悄悄投了反对票。
这场投票不仅让赖清德的司法布局彻底破产,更让他的执政困境从“隐性”变成“显性”,下台的信号也越来越清晰。
![]()
赖清德的“下台信号”
2024年12月24日的投票,只是赖清德执政危机的开始。
7名候选人全遭否决,刘静怡仅获8票同意,其余多人得0票,导致“司法院”瘫痪。
15席大法官只剩8人,而“宪法法庭”开审需至少9人,释宪案卡住,民众司法救济渠道受严重影响。
面对压力,赖清德办公室仅回应“尊重结果,尽快补提名”,但补提名的阻力只会更大。
![]()
2025年上半年,赖清德调整名单后补提7人,蓝白阵营依旧强硬。
国民党称新名单仍“亲绿”,民众党坚持“人选需中立专业”,2025年7月25日补提名投票再次全遭否决,宪政危机进一步加深。
傅崐萁再次表态,“赖清德冥顽不灵,还想安插亲信,我们会一直反对到底。”
除了民意流失和党内分裂,赖清德的行政权力也处处受制。
![]()
立法院蓝白席次过半形成“朝小野大”格局,他推出的军购预算、“台独”倾向法案均遭阻拦。
行政效率大打折扣,被媒体调侃为“跛脚领导人”。
两岸政策上的困境更让他雪上加霜,他坚持“台独”立场频繁挑衅大陆,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而国民党主打“两岸交流”牌,马英九三次访陆、朱立伦支持“双城论坛”,与赖清德的“对抗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
越来越多岛内民众意识到,“台独”路线只会把台湾推向危险,赖清德的两岸政策愈发不得民心。
民众党因柯文哲案彻底站到赖清德对立面,黄国昌多次带头反对其政策,联合国民党发起质询,让赖清德当局疲于应对。
岛内媒体纷纷预判赖清德下台只是时间问题,《中评网》称,两次提名失败、罢免潮破产、民调低迷、党内分裂,说明他已失去执政基础。
《海峡导报》指出,傅崐萁率国民党施压,民众党坚决反赖,绿营离心离德,赖清德的执政路已走到“死胡同”。
![]()
结语
大法官提名事件看似是司法人事争议,实则是台湾政治格局的集中体现,独裁不得人心,分裂没有出路。
任何违背民心、破坏和平、企图分裂国家的人,都注定被钉在耻辱柱上。
赖清德的执政困境是其错误路线的必然结果,失去民心、缺乏制衡、内外交困的他,已无继续执政的正当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